開辦內地期匯交易花旗率先申請

開辦內地期匯交易花旗率先申請

【本報訊】人民幣滙率調整後,中國進一步開放本土遠期滙市,持有人民幣現貨及衍生工具交易資格的外資行,正積極向當局備案,申請入場,其中花旗銀行上周末已正式向外管局提交備案資料,申請參與銀行同業及對客期滙交易。花旗銀行財資市場董事總經理陳清賜表示,期望最快9月下旬獲經營通知,估計首批准入的外資行約有5至6家,若連同本地銀行,最少有10至12家新的參與者。

滙豐 渣打等正籌備

滙豐、渣打、東亞(023)及星展等具備資格的銀行,均表示正就申請積極籌備中,星展(香港)更肯定說,會擴充深圳及上海交易所人手,以爭取更多業務。
按人民銀行本月9日的發布通知,外管局在收到符合要求的備案資料後,20個工作天內,可向銀行下達經營通知書。陳清賜接受本報訪問時透露,花旗上周末向當局遞交資料,若一切順利,「能在9月第4周接獲通知,會感到非常高興」。
他相信合資格的同業短期內會備案。現時具備人民幣現貨及衍生工具牌照的本地及外資銀行共約40家,他估計首批准入者約10至12間,希望花旗會是首批外資行之一。該行上海交易室現有16名財資業務從業員(全國共24名),短期內或會增聘一、兩人。
滙豐銀行司庫兼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主管馮婉眉表示,對參與開辦人民幣遠期合約,滙豐正積極籌備中,並在優先發展位置上。

期滙交投少因未熱身

對於銀行間遠期滙市上周一開始啟動,但迄今只有首天來自工行及建行的兩宗成交,馮婉眉認為未來期滙的成交量,取決於完善的市場基建配套,及更多參與者帶動基本供求量增加,中國逐步開放人民幣市場,需要增加套戥工具,讓客戶及投資者對沖風險,銀行也可以更好管理滙率風險,她認為外資行的市場優勢,在於具備國際經驗、經營規模及專業人才。
陳清賜指出,期滙市場開始時交投淡靜,關鍵是市場規則剛調整,參與者需時適應新機制,但本地銀行在期滙的操作上已日趨嫻熟。至於外資行日後獲准參與期滙是否可自營坐盤,尚待具體細則公布,估計當局只容許有相當限制的坐盤額,因市場開放的前提,仍是以配合內地穩步及有管理的滙率發展方向。
東亞執行董事陳棋昌表示,該行具備資格,備案申請參與期滙交易的事宜正進行中。星展(香港)及渣打(香港)發言人均表示,行方具備參與有關業務的資格,申辦事宜在積極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