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主導」慘遭圍堵 - 陶傑

「行政主導」慘遭圍堵 - 陶傑

曾特首「行政主導」,寸步難行,左中右結成「立法會強勢不神聖同盟」,向曾子這位傑出後人奪權分權。胡溫遠在中南海,自顧不暇,難以天天事事都「蔭權」。曾特首想建一座魚池,立法會不准;添馬艦蓋政府新總部,親中派不依,行政命令被指為「小二十三條」,連曾特首選擇新的行政會議人選,提出一條基本要求:「與我合拍」,也遭到親中政黨「駁嘴駁舌」,反唇相譏。
天下間的老闆選夥計,「與我合拍」是最基本的條件,有甚麼好「叉卵廚」?請問胡錦濤當了中央軍委主席,是不是也紛紛擢升共青團班底的人馬?胡主席要揀「與我合拍」的梯隊,有沒有人敢責難?當年鄧小平當「改革總設計師」,一聲「讓少數人先富起來」,開放自由市場奔小康,如此重大戰略,難道會任命只懂得掄鋤頭耕梯田、叫喊「愈窮愈光榮」的「大寨英雄」陳永貴大叔來做國務院總理,執行鄧小平的修正主義路線政策?任何特首選人做事,基本條件是「與我合拍」,完全天公地道,土共連這一點也要責難,可見反政府反到如何喪失理智的程度。

曾特首上台,要建新政府總部,亦不無理由。明成祖朱棣,在繼承太祖朱元璋的帝皇寶座之後,身為第二任皇帝,也要另建政府新總部,捨棄南京,改在北京建新都。明成祖坐進新都之後,天下大定,這才有功夫派三寶太監七下西洋,開創歷史新篇章。
董去曾上,建新總部,完全有必要,親中派卻叫曾爵士把總部建在啟德舊址,理由是在添馬艦建總部,缺乏「國防意識」,鄰近解放軍軍營,一旦台灣導彈來襲,容易「一鑊熟」。建在九龍城,可以「帶旺經濟」。
這就是大陸典型的「穿小鞋」整人作風。出於歷史原因,九龍城地價長期低賤,與北角「愛國根據地」相若,是無論如何也「帶」不「旺」的。何況如果靠建一座政府特首新總部來「帶旺經濟」,那麼新總部應該建在有「特區新城寨」之稱的赤貧天水圍,特首天天出巡,了解民間疾苦,近在咫尺,省回座駕車過海塞車的汽油成本。
何況天水圍在香港至西北,離台灣距離最遠,一旦台海開戰,陳總統的短程導彈,如果瞄準「曾特辦」,導彈從吐露港打來,掠過獅子山、荃灣、錦田平原,其間有充足時間由中國「攔截」,最終只擊中元朗市區,三司十一局大難不死,還可以及時轉往新總部的地下鋼門防核指揮部繼續辦公。
新總部要增設地下室,全部美製設備,預算要多上百億,錢從何來?立法會一定不批。明成祖的北京城牆,當年由富豪沈萬三捐錢築成,新總部的帳單,由何鴻燊博士發起工商界捐輸,亦無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