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街市30年 最難買餸嘅時期<br>主婦:一覺醒來無魚食

縱橫街市30年 最難買餸嘅時期
主婦:一覺醒來無魚食

【本報訊】含致命惡病的食品一浪接一浪,攻陷街巿不同區域,一度躍升為健康首選的魚兒也不能幸免,慘被捲入「孔雀石綠」的漩渦之中,不單魚販叫苦連天,就是縱橫街巿三十年的主婦也慨歎陷入史上「最難買餸嘅時期」,既要捍衞家庭成員的健康,又要抵受挑剔家人的責難,惟有盡力而為,嘗試「把罐頭當上菜」。有營養師建議巿民,進食黃豆製品及全穀食品等補充營養。 記者:張嘉雯、蔡建豪、王慧珊

自言縱橫街巿三十年的盧太一家都愛吃魚,特別是鯇魚及紅衫魚,昨日「一覺醒來無魚食」,猶如晴天霹靂,「今日話禁都驚有事,惟有暫停食,過幾日先……𠵱家唔敢買,過幾日先算,買咗屋企人都唔敢食。」她慨歎豬、雞、牛、魚「相繼出事」,「已經唔知食乜好,惟有食啲穩陣嘅食物,好似瓜、菜,𠵱家禽流感好似無乜,可以食番雞。」她又說,食物會煮熟啲,又會以罐頭「頂檔」。

鹹水魚趁機減價促銷

「冇買到魚,我諗魚肉嘅問題唔係好大啩。」為避過孔雀石綠的魔爪,主婦黃太昨只買了手打魚肉,「豬肉會買少啲,買冰鮮雞翼,細路仔鍾意食,又無事發生過,樣樣都唔買得真係好為難,做家庭主婦真係好為難,惟有盡量買。」
記者所見,昨日淡水魚檔人少魚更少,但價格並無下降,劏好的鯇魚由平日每份七元升至每份十元,相反鹹水魚及冰鮮魚則減價促銷,引來巿民搶購;亦有主婦趁未太貴,購入活蝦作餸。
每天給家中孩子煮粥的劉太,昨日無懼惡毒,用了數十元買了一尾鯇魚,「我日日都煲粥,無魚真係好難為,買餸唔知買乜好,惟有轉用鹹水魚,好似黃花魚咁,本來諗住豬肉開始無問題,又輪到魚,一浪接一浪。」

外表太靚貨色不安全

專營大閘蟹多年的上海老三陽負責人祁玉鳳,從事水產、南貨業數年,已戒吃內地的大魚、鰻魚和桂花魚,而豬肉脂肪少於半吋她都不會購買,「經驗話畀我知,天然嘢冇理由會咁大條,咁靚。」。她批評部份內地人製作食物「絕對冇道德」,她已不敢買入外表「太靚」的貨色。
她又指,內地有毒食品已隨着「自由行」悄悄湧入本港,自去年起,不少以自由行身份來港的內地人到處推銷大閘蟹、金華火腿等食品,但大閘蟹品質差,也不知是否「毒蟹」,部份金華火腿更被發現是過期劣質貨。

以黃豆穀類補充營養

怡生營養顧問註冊營養師劉立儀表示,若巿民擔心豬肉及魚肉安全,可以改吃牛肉、雞肉或黃豆製品,「好似豆腐、豆乾、腐皮、枝竹、雞蛋咁,都有好好嘅蛋白質,或者飲牛奶、豆漿都得,短時間係無問題。」她又指出,豬肉含豐富維他命B,巿民可進食菠菜或全穀類,如糙米、麥皮等補充。

內地禁運淡水魚來港,在花園街街市內,平時擺滿淡水魚的魚檔枱上空空如也,檔主只能將僅有的存貨銷售。
馬泉崇攝

《市民反應》唔知食乜好--盧太(花園街街市):「我縱橫街市三十年,現時是買餸最困難的日子,樣樣都有事,都唔知食乜好。」

《市民反應》照食白灼蝦--梁小姐(小學教師):「照樣食白灼蝦、煮熟啲就冇問題,如果唔係就乜都唔食得!」

《市民反應》主婦真頭痛--李太(住將軍澳):「雞又驚禽流感,豬又有鏈球菌,食魚又話有孔雀石綠,今日做主婦真係頭痛,唔知食乜先安全。」

《市民反應》賣得嘅照食--陳女士(住旺角):「我哋一家都好鍾意魚,唔理得咁多,街市賣得嘅應該冇問題,我都會買嚟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