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回收法例 成效受質疑<br>港府設中心 管食品安全

無回收法例 成效受質疑
港府設中心 管食品安全

【本報訊】港府後知後覺驗出市面鰻魚製品含可致癌孔雀石綠,昨推出多項新措施堵塞漏洞,並宣布將盡快成立食品安全中心,加強規管食用動物進口及本地生產食物的安全。立法會議員批評,未訂立全面回收疑有問題食物的法例前,食品安全中心功能成疑,昨宣布的新措施亦不能杜絕活魚不經檢疫便可進口香港的流弊。 記者:羅偉光、林社炳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在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上稱,將設立新的食品安全中心專責食物安全監管,特別是針對高風險的食物如豬、牛、雞等,他說中心會掌握有關食物安全的資訊,與內地及其他國家聯繫,加強食物安全通報機制,尤其是深圳及廣東省,若內地回收食品可透過中心通知港府,他說本年底會向立法會提交成立中心的詳情。

運作如防護中心

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副秘書長陳育德在記者會上補充,上述中心將集合衞生署、食物環境衞生署、漁農自然護理署等部門專家,以獨立形式運作,類似衞生防護中心模式,但他說當局未有具體成立時間表及所需人力資源,亦未有財政預算。現時,食環署每年抽驗逾六萬個食物樣本,周一嶽稱,將會檢討數目是否足夠。據了解,港府其中一個構思方案,是參考目前食環署內食物監察及管制科編制及規模,再調動其他部門專家加入。根據資料,食環署每年用於食物安全及公共衞生的支出約五億元。周一嶽又表示,當局亦正草擬回收問題食品的法例細節,包括決定回收的標準及程序。政府會盡快提交立法會審議。
各界普遍支持成立食品安全中心,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成員勞永樂稱期望中心能更有效應付突發食物安全事故,特別須加強與內地溝通,但他指港府目前只針對鰻魚設入口衞生證明制度,未能全面解決問題,「應該一次過立法規管所有進口活魚,否則日後其他魚有問題,又要緊急立法。」
漁農界立法會議員黃容根稱,未有完善法例配合管制食物進口及回收前,成立食品安全中心的效用成疑,他建議可效法日本,活魚出售前扣查,驗測無問題才放行推出市場。

應合併監察藥物

中文大學醫學院食物及藥品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陳恩強支持成立食物安全中心,但他建議中心應一併監察藥物安全,成為一個類似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的機構,「因為食物同藥物係分割唔到,唔少無良商人會喺養殖禽畜同植物時加入藥物,例如抗生素、荷爾蒙、食物添加劑等,呢啲都會對人體有害。」
但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郭家麒稱,目前已有部門管制藥物安全,建議成立的中心若涵蓋這方面職能,當局未必有足夠資源應付。

漁護署曾派人到新界魚場抽查四種淡水魚,化驗結果全部不含孔雀石綠。圖為烏頭。

大魚

福壽魚

在新界的淡水魚養魚戶表示,他們沒有使用孔雀石綠。 黃學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