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的夫人、現任全國廣播公司(NBC)資深記者米切爾(AndreaMit-chell)日前接受《時代》周刊訪問時表示,格老會是退而不休,明年初離任後,將利用多點時間寫一些東西云云。
格老出書肯定暢銷
寫甚麼「東東」?以格老的經驗,寫人生或在官場之左右逢源之術,已足以吸引不少讀者先睹為快,如果寫有關他掌管聯儲局之經歷或有些不為人知的來龍去脈、軼事,亦會哄動一時,筆者認為最好分兩本寫,相信必定賣個滿堂紅,誰家能奪得出版權,發矣!
毋庸置疑,格老是近代一位最出色的中央銀行家之一,主席先生亦堪稱全球其中一名最具影響力之士,這從過去18年,其運籌帷幄及多番力挽狂瀾之表現,可說無出其右者。然而畢竟格老不是「神」,在某些時間中,預見市場或將出問題,便會好心勸喻陶醉者要清醒一點,例如在科網股泡沫爆破前(兩年)之名句:irrationalexuberance(非理性亢奮),甚至近期債市的conundrum(謎團),以至對部份地區樓市明示指speculativefervor(炒賣熱情)等,無論已爆或未爆,都被那些「理性預期學派」擁護者譏(格老)為投機製造者——太多easymoney、造成泡沫。這也難怪,因為多數賭仔皆姓「賴」,學者則姓「李」(諧音理,即有「理」論無實踐),難道要格老如前任「雪茄」局長(當時個個這樣稱呼)沃爾克(PaulVolcker)般親自(將氣球)「篤」爆乎?
不同時代需要不同領袖去駕馭或解決情況和問題。「雪茄佬」見火勢熊熊(惡性通脹),不落重藥,難將之「㩒熄」,遂採取主動大幅加息,唔信邪者當然燒到手指;格老則先提警告,若未見收斂,才被迫作出決定,這樣可把衝擊和痛苦減至最低。前者在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後者則先小人後君子,那麼對錯該如何界定?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