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責研究有毒物質的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內科專科醫生陳恩強指出,屬工業染料的「孔雀石綠」(Malachitegreen)不但會致癌,更可能令人體基因發生變異,甚至影響生殖能力,所以任何食物都不應含孔雀石綠,以免危害人體健康。
令人體基因變異
陳恩強表示,過往漁民利用孔雀石綠治理魚類疾病及除菌,但由於在多項動物研究發現,孔雀石綠可引致老鼠出現肝腫瘤,加上漁民可以其他方法替代孔雀石綠來殺菌養魚,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歐盟及內地早已禁止向食用魚使用此化學物質。
他又稱,孔雀石綠除可致癌外,並可令人體基因發生變異,從而引致遺傳因子產生變化,「咁會嚴重影響下一代有不良嘅發展,重有就係呢種化學物質或會影響生殖能力。」
他指出,歐美國家多年前曾規定每一公斤魚肉不得含有超過零點零一微克的孔雀石綠,「呢個含量幾乎化驗唔到咁滯,即係相等於零,根本上任何食物都唔應該含有呢種化學物質,以免危害人體健康。」在問及人體吸收多少孔雀石綠才會致癌,他強調很難有一個數據作標準,因要視乎個別人士是否長期吸收這類致癌物質。
但他不諱言若向魚類使用高劑量的孔雀石綠,魚類會立即死亡,而且有關魚塘的池水也充斥該化學物質,「就算你再放另一批新魚落個魚塘度,呢批新魚都會吸收到呢種化學物質。」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