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業能力降至14年最低<br>美國樓市接近見頂

置業能力降至14年最低
美國樓市接近見頂

有迹象顯示愈來愈多美國人對供樓的負擔感到吃力,經濟分析師及物業代理認為,這反映樓市或已接近見頂。

【紐約彭博資訊】雷曼兄弟首席美國經濟師哈里斯說,現時不少置業人士選擇非傳統按揭計劃,例如「只供息按揭」等,勉強能夠供得起樓,這種情況或反映美國樓市已呈強弩之末。
據全美房地產經紀協會(NAR)上周發表的報告,美國上季住宅價格升13.6%,是逾25年以來升得最快的一季;其中,單一家庭二手住宅價格中位數也由去年的183,500美元,上升至208,500美元(約162.63萬港元)。但報告警告,美國人目前的置業負擔能力已降至14年來最低,相信住宅銷售已接近見頂,預期明年的樓價升幅僅及今年的一半。

物業銷售漸見呆滯

部份地區的物業經紀也反映,現在樓房愈來愈滯銷,待售住宅數目正在增加。
彭博資訊的調查顯示,受訪分析師預期美國二手樓和新屋銷售在6月份分別創紀錄新高後,7月份銷售會回落;估計下周公布的美國7月份二手樓銷量,會由6月份的733萬個年率單位降至725萬個單位;新屋銷售亦料會由6月的137.4萬個單位減少至132.5萬個。
新澤西州物業代理公司E.J.LelieAgency的經紀達戈斯蒂諾認為,現時很多業主一窩蜂地趁高價放售樓宇,市場上待售樓宇正大幅增加,他們擔心樓市盛極而衰,因此削價求售。
聯儲局本周發表的調查顯示,愈來愈多置業人士選擇風險較高的按揭方式供樓,例如浮息和只供息按揭等。

樓價未必全面急挫

建築商HovnanianEnterprises行政總裁荷夫納里安指出,美國樓價在過去兩、三年來的急速升勢很難一直持續下去。但他表示,在那些樓市最熱俏的州份,由於地方法例限制樓宇供應,估計這些地區樓價會繼續上漲,但升幅會愈來愈溫和。
部份經濟分析師認為,由於過去一年來樓市炒風比任何時候都熾熱,激起地產分析界對樓市崩跌的憂患意識,但住宅價格不見得一定會出現廣泛和急劇下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