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三輪紡織品貿易談判,經過兩日緊張的磋商,最終因技術問題未能達成協議。中美雙方將於月底前在北京再度舉行第四輪會談。據報道,談判未果的關鍵,在於彼此對紡織品輸美的基準期和增長幅度存在分歧。
美方堅持將○四年定做基準期計算增幅,以此時段內的出口為基數。但中方則強調,○四年全球仍實行紡織品配額,應選擇一個跨年度的時段。而世貿成員國是自○五年一月一日起全面取消紡織品配額限制的。
限額年增長率較歐盟低
針對美國業界要求,在○八年前,美國擬對中國十九類輸美紡織品的年增長率,限制在百分七點五以下。中方對此不表贊同。參照中歐在今年六月達成的紡織品協議,對十項中國紡織品輸歐的數量,在○七年前,年增長率控制在百分八至百分十二點五之間,美方提出的條件顯然較歐盟低。
中方代表團成員孫繼文在會後表示,經過雙方努力,彼此還是取得了一些積極進展,但是雙方在原則性問題上存在一些分歧。美方首席代表斯伯納說,中方對於美方提交的協議,給予詳盡和具有實質性的回應。目前,雙方在認同出口紡織品設限的基礎細節(設限標準),還沒有達成共識。
歐盟部份成員不滿協議
有美方代表稱,雙方都急於解決問題,但為達成良好結果,還是不要匆匆達成協議。然而,如何在紡織業和零售業間取得平衡,對美方來說是一大考驗。
另外,中歐紡織品協議執行至今短短兩個月,已引起歐盟多個成員國不滿。他們批評新措施對其零售商造成很大的打擊,二十五個成員國將面對流失大量職位及破產的危險,與經濟自殺無異。
美聯社/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