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國青年報》一個編輯反抗共青團「書記」上「萬言書」,斥罵報人被「奴役化」、「庸俗化」。
中國每隔十年八載就傳出有人上「萬言書」,痛陳時弊,愛國救民。但是請注意這個動詞:所謂萬言書,不是「發表」,也不是「公布」,也不是「致」,而是「上」。甚麼叫做「上萬言書」?就是你跪下,把那份「萬言書」高舉過肩,俯首敬呈,等待坐在上方的那個主人,清理好鼻煙壺裏的那塊煙泥,眼角往下瞟,一面享受着兩名宮娥站在後面緩緩地揮着鵝毛大扇,一面吩咐太監,從鼻孔裏噴出幾個字:給我拿上來。
「萬言書」而要「上」,這份萬言書的作者,其人格尊嚴已經矮了一截。然後是等待主子閱讀,戰戰兢兢地在下偷偷鑑貌辨色——看見他讀來面容和靄?這下子好了,他或許在思慮着信中的諫言;看見他讀來臉色青紫交替,不禁背上冒汗,看來萬言書大逆不道,他要把紙一把撕掉,一面大叫「來人哪」,把獻書的人鎖拿問罪了。
從海瑞到彭德懷,二○○五年了,還來這套,是黑暗得多麼老土。這一次,「萬言書」指出,上頭的黨書記「將評價標準強制性依附於少數上級機關的喜惡之下,以一套利益給予和制裁的方式,將有優良報業文化傳統的中國青年報的價值體系徹底瓦解。」
這幾句話像灌了水的大陸豬肉,嚕囌虛浮,駁斥起來容易。在中國,誰不把對夥計的「評價標準強制性地依附」在個人的喜惡之下?老闆厭惡你那張臉孔,厭惡你的聲音,看見你的背影就仇視你正面的儀容,你在這家店舖能活得下去?
其次是有「優良報業文化傳統的中國青年報的價值體系」:Comeon,不要吹牛皮。有優良報業文化傳統的,睜開眼睛,請擁有一點「國際視野」,是英文的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經濟學人周刊,法文的世界報、觀察家周刊。中國青年報有甚麼「優良報業文化傳統」,孤陋寡聞,願聞其詳:是可以「獨立思考」,在文革中直斥毛澤東胡搞?是在鄧小平時代,直言「讓少數人先富起來」邏輯不對?還是敢於棄用共產黨強加的簡體字印刷?「報業的奴役化、庸俗化」,在華人社會,哪一份例外?
至於有一位主編大喊:「我不做趙勇的走狗」。趙勇不知何許人,張三李四,王兵錢軍的也許是一個中級幹部,一個甚麼書記,但是走狗這個問題?十三億人,誰不是,誰敢拒絕不做呢?
拜託蘋果主編,千萬不要把最新這份叫人打瞌睡的「萬言書」全文刊出,香港人不慣看千字以上的「長文」,何況萬言,濃縮一點,大家愛玩的是S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