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查卷風氣不可長 - 陶傑

會考查卷風氣不可長 - 陶傑

會考爆發「冤假錯案風潮」,六百多名英文科課程乙會話卷考生,評級無端端被「踩低」,本來應得A和C的,忽然變了F。許多考生心中狐疑:明明口試會話當天,英語對答如流,不但全牛津HughGrant口音,每句話的文法時態,也已經一字不漏,背足《蘋果日報》每日剪存的DavidTang和古德明範本專欄,考官聽得如醉如癡,不但忘記了「叮叮」,還想Encore加時,對自己的英語即興演說,一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心花怒放之貌,怎料到放榜之日,竟然是一個恥辱的F?
這就激發會考生「秋菊打官司」。反正中國目前「潮流興上訪」,北京天安門廣場,從山西到湖南,天天聚集了遠道而來蒙冤「求中央給公道」的赤貧農民數以十萬計,胡溫新政,以民為本,設立了「信訪局」,有幾宗還由「溫總」親自批示過問,最終得到「改正」,因此會考生衝擊考評局的「行政主導」,觸發查卷潮,要「給一個說法」,發一張「平反證書」,即使因此而失掉了的中六學額追不回來,考生「恢復名譽」,為這一科「舉行骨灰安葬儀式」,總算也聊勝於無。

不過這樣一來,牽一髮而動全身,其他科目,屍骨纍纍的「死海卷宗」,又有多少?改錯卷、評錯分,沒有理由每一宗都是由A錯評到F,會不會有些本應是F,反被錯提到A的呢?如此類推,本來應該十科光蛋的,會不會也被錯評為「十A」的呢?今年的十五名所謂「十A狀元」,怪不得有一兩個看來,面露閃縮之情,一副天水圍綜援戶中了六合彩多寶獎的模樣,記者說是興奮的自然表現,看來未必。
一旦爆發「會考冤假錯案信訪潮」,不但衝擊穩定、破壞和諧,而且追究下去,隨時發覺大量的試卷評閱官,在改卷的時候其實一面在打麻雀:當日自摸大四喜,心情舒暢,把手上的會考卷慨加十分;剛好自己「出銃」,一家賠三家,往試卷上發洩,素昧生平的考生明明答對,他阿Sir一聲「X那媽」,也憤然劃幾個大叉叉。會考改卷,由殖民地時代起,一向缺乏「監察機制」,完全一官獨大,隻手遮天,時近農曆七月十四,萬一揭發出年年會考,都有閻王大量看錯死簿、小鬼勾錯命的肥佬冤魂,從A變F,沒得升學。本來明明做得明日醫生,卻因此淪為黑社會,殘害人材,該如何賠償?因此唯一阻嚇之道,是把覆核成績的「查卷費」由一百七十五元,暴增十倍,阻嚇上訴翻案。考生懷疑受冤,問阿爸要錢覆核試卷,代價高昂。查卷?像行政會議的查史美倫,在大陸掌權證監股票時得來的花名:「查死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