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出口鰻魚食品被驗出含致癌物質孔雀石綠,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昨急忙抽查市面上鰻魚食品化驗,然而毋須事先申請入口准許的活鰻魚(即白鱔),卻不受管制源源不絕流入市面。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昨公開呼籲市民暫時停吃鰻魚,有立法會議員批評當局遲遲未能就回收問題食品訂立法例,「每次發生食物安全事故,官員只係識得出口術叫市民唔好食,冇完善辦法保障市民健康。」 記者:羅偉光、張嘉雯
政府統計處數據顯示,進口本港的鰻魚食品主要來自內地,由於食環署一向沒有測試鰻魚及相關製成品是否含有孔雀石綠,故至今未知市面上的鰻魚食品是否安全。中文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陳竟明指出,養殖場將孔雀石綠投放於魚塘中用於殺菌消毒,此物質會滲透至魚肉中,故不論食用活鰻或鰻魚製成品均有致癌風險。
活魚進口不須先申請
雖然內地停止出口鰻魚食品,但活魚卻毋須事先申請入口准許便可進口香港,意味可致癌鰻魚仍有機會輸入香港,加上香港未有法例回收疑有問題食物,故官員只能「出口術」叫市民小心,衞福局局長周一嶽昨公開呼籲:「大家喺呢段時間內唔好立亂食鰻魚,活嘅鰻魚都有關係,等我哋檢查結果出嚟先好食。」他又說,港府已聯絡國家質檢總局,並要求廣東省解釋回收原因。
衞福局副秘書長陳育德對無限制活鰻進口問題輕描淡寫,指由內地進口的活鰻魚只佔市場一成半,而被驗出問題鰻魚食品來自福建、江西及安徽省等地,經了解後發現香港未有進口這些地方鰻魚製品。當局已在各口岸加強抽檢進口鰻魚製品,又在零售店抽取樣本化驗,預計下周初有結果。
食環署發言人表示,須證實抽查化驗樣本含孔雀石綠,才會禁止商戶出售,並說至今只有動物實驗顯示孔雀石綠可能會令老鼠肝臟生腫瘤,國際間就該物質會否令人致癌仍沒有確實證據。該署資料顯示,過去兩年半共抽查五十三個鰻魚及鰻魚食品樣本,當中防腐劑及染色體均未有超標。
議員轟官只會出口術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李華明稱,委員會明早會舉行會議討論近日發生的連串食物安全問題事件,他說港府在處理豬肉及鰻魚事件上,均反映現行制度未能完善保障市民健康,官員只能「出口術」叫市民小心飲食,他認為訂立回收懷疑有問題食物法例,才能更有效保障市民健康,前特首董建華在本年的施政報告中已提出成立回收食物制度,他期望當局下年度可提出草案進行立法。
不過,食環署署長梁永立指出,僅有法例而沒有回收機制難以執行回收制度,他透露須先與業界討論如何在食物批發及零售渠道追蹤已售食物去向資料,才能及時快速進行回收,這方面涉及複雜問題,相信短期內難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