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期指是十分難炒的市場,美股大跌,亞洲股市又欠勁,事前根本無法想像,大行一份報告,居然可以令長實(001)及和黃(013)再添動力。長實走勢尤其出奇,甚至可以帶起其他地產股,實在要自認眼拙。
維持原則,繼續以15500作為期指淡倉止蝕。在近期升市中,個別發展的趨勢愈來愈明顯,就算逆市造淡,也只宜以個別股份出擊。曾經介紹造淡的聯想(992)開始轉弱,愈看愈覺值博。中國科網熱再起,可能是早前無端超買其中一個因素,但市場追逐的是互聯網的夢,和硬件無關,不應再將聯想看成內地科網股龍頭。
沒特別題材,在電郵中找靈感,問得最多的是如何設置目標價。投資是一門藝術,各師各法沒有準則,不應太過執迷於理論或方法,熟識筆者的朋友,應知道一向崇尚隨機應變,以及先向下望才再向上望,認定入市風險,遠比想像潛在回報來得重要。
隨機應變方為上策
隨機應變,因為入市後通常有變卦,很少依據原有計劃進行,獲利回吐或者忍痛止蝕的決定,不時都是由新聞所觸發。另外,一個人的資本始終有限,假如出現了更加吸引的投資對象,便惟有割愛手上股份來換馬。
很少設立目標價,卻不代表沒有目標。買入一隻股份,其中一個大前提,是對那一盤生意有一定的憧憬,對公司的營運狀況以及盈利潛質,心目中都有一個預算。股價由市場供求決定,公司業績則是管理層的功課,兩者都不易猜,但相比之下,後者根據比較多,而且有信心股價有盈利為本所支持,便不會進退失據。
希望讀者成熟,不要再老是問睇幾多,止蝕位多少,比較有意思的投資或投機討論,是為甚麼要買,以及觸發重估的契機是甚麼。筆者敷衍地給一目標價輕而易舉,扮專業大可用甚麼PE或者保歷加通道的頂部,但推動這種文化又何必呢。
心目中有一個頗儍的點子,可能存在偏見。稍後中國領導人訪美,可能是紡織股回勇的契機,有興趣不妨思考,但不要問目標股及目標價。
黃國英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黃國英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