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輪價高於正股 不尋常

理財智慧:輪價高於正股 不尋常

最近證監會懲治了一些違規行動。事緣數年之前,一些公司認股證的價格,竟然炒至比正股價格還要高,經過數年的調查後,有關事件直至本月才有裁決。
公司認股證(EquityWarrants)是由上市公司所發行的認股證,它與衍生認股證(DerivativeWarrants)有所不同,後者是由窩輪發行商(第三者)所發行。當公司認股證被行使之時,上市公司便會發行新股,對於公司而言,它亦能籌集一筆資金供營運。
證監會採取是次的處分行動,是因為出現了認股證價格高於正股價的情況,而這種情況絕對不尋常。在一般情況下,投資者不會購買價格高於正股的窩輪,因為窩輪有年期限制;其次是在換正股之時,要付出行使價以及買入窩輪的成本。如果輪價高正股價格,表示窩輪的槓桿比率少於1,加上買輪換股的成本比單買正股貴,那麼為何還要買窩輪?

炒供求內有乾坤
如果不理會正股與窩輪之間的關係,窩輪價格高於正股股價,仍是有可能的。因為輪價的高低,是視乎供求而定,對於公司認股證而言,供應是有限制,不能夠隨意增發,所以只要需求強勁,輪價便會炒上,甚至到達不合理地步。問題是,需求增多,背後有沒有其他違規的原因,例如造市、製造虛價市場和挾倉等活動呢?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