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銀行最快年底推出<br>人民幣期匯 散戶將可買賣

港銀行最快年底推出
人民幣期匯 散戶將可買賣

人民幣滙率調整後,本土遠期市場也相繼放寬,作為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最主要離岸交易中心的香港,因應市場發展,籌劃推出零售化的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產品。據悉,去年初由金管局牽頭催生的財資市場發展委員會(TMF)昨日舉行會議,就本地發展有關產品達成初步共識,銷售對象為中小企及一般零售客戶,目的是讓這些持有人民幣資產而又無法進入同業市場或私人銀行門檻的較小型客戶,可以對沖人民幣滙率風險。

【本報訊】財資市場發展委員會稍後將研究產品的入場費、合約年期及其他營運細節如報價、莊家制等,市場估計最快在年底前,有銀行會推出相關零售化產品,最低投資金額,相信與其他零售化金融產品門檻,相差不會太遠,唯一特點是到期日不會進行實物交收,只以美元計算協訂遠期滙價及到期當日的差價。

TMF昨開會達初步共識

身兼滙豐銀行司庫及環球資本市場亞太區聯席主管的馮婉眉,為TMF旗下市場發展及產品委員會主席,主持昨天會議,金管局助理總裁余偉文也有出席會議。
馮婉眉接受訪問時表示,委員會將積極研究發展零售化人民幣不交收遠期產品的細則,包括年期、產品設計、標準化格式及較細面額的合約,現階段她不願揣測推出的時間表,至於入場費會否媲美零售債券水平(最低面額5萬元),她只說「當推出時,市場肯定不會覺得size咁大」。
產品針對零售層面,包括在內地有人民幣投資的中小企,或在本地有人民幣存款的客戶,她期望目前未能參與專業投資者才能進入的不交收遠期市場的客戶,可透過新產品滿足對沖風險的需要。

中方似默許金管局牽頭

金管局發言人說,知悉並歡迎TMF就本港發展零售化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產品的建議,相信產品可配合中小企及零售客戶的需要。
TMF由金管局副總裁蔡耀君擔任主席,財資市場人士認為,雖然發展有關產品最終由市場參與者推動,但若沒有中方默許甚或鼓勵,相信不會經由金管局牽頭的TMF進行研究,此舉反映內地自人民幣滙率調整後,積極放寬對沖空間,藉此降低人民幣投機活動對滙率波幅的影響。
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在銀行同業市場的最低成交額為100萬美元,迄今本港並無其他零售化的外幣遠期合約產品,其他設有不交收遠期市場的貨幣如韓圜及新台幣,都沒有類似的零售化產品。

財資市場發展委員會(TMF)昨開會,由旗下市場發展及產品委員會主席馮婉眉主持,金管局助理總裁余偉文(圖)也有出席,商討推出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零售化產品。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