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產物價上月銳升1%,是9個月來最急劇,原因是能源和原材料價格大漲。面對製造商趨向把上升的成本逐步轉嫁給消費者,聯邦儲備局將採取先發制人的策略,繼續循序漸進地收緊銀根。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7月份整體生產物價指數(PPI)增幅是去年10月以來最勁,升得急過市場預測的0.5%,而6月份指數無變動。
撇除食品及能源項目,核心PPI前月下跌0.1%後,上月回升0.4%,高過估計的上升0.1%,且為半年來最大升幅。
整體PPI上月按年升4.6%,而6月漲3.6%。核心PPI按年升幅由6月的2.2%,加快至上月的2.8%,是1995年11月至今升得最快。
摩根大通資金管理(俄亥俄州)高級經濟師AnthonyChan說,批發層面有加價壓力,但消費物價指數(CPI,上月升0.5%)顯示,生產商尚未把所有上漲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聯儲局面對今季經濟增長可望強過次季,在今年餘下會期繼續加息的機會相應提高。
儲局需防通脹失控
BMONesbittBurns高級經濟師格雷戈里表示,能源漲價正緩緩地推高製成品價格,這點毋庸置疑,聯儲局傾向保持警覺,以免通脹失控。
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上月在國會作證時稱,勞工成本和能源價格上升,加上長期利率偏低,這可能會刺激通脹並威脅經濟增長。
能源價格上月升4.4%,其中汽油價格更飆升10.9%,是去年10月至今最勁。用於生產程序初期的原材料上月漲價6.7%,扭轉6月的3.3%跌幅。
另外,雖然汽車零售價於上月下降,批發價其實升1.5%,為2003年3月以來最大漲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