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科網股爆破後,不少投資者對「科網」2字都又愛又恨。愛者,大家今時今日已相信科網的生意模式,可為企業帶來龐大的盈利。事實上,不少在美國上市的科網企業如Yahoo、Google及eBay等都有理想的業績。恨者,雖然美國科網企業已告訴大家,科網股具備投資價值,不過在本地市場,真正經營科網的企業已不多,而當中可以賺取可觀利潤的,更加少之又少。
不過,股票市場最有趣的地方,是不時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有誰會料到百度(Baidu.com)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首日上市可急升3.64倍;以及雅虎會以10億美元現金收購國內最大的電子商貿網站阿里巴巴(Alibaba.com),刺激科網股死灰復燃。
雖然我相信港股已進入牛市第3期,概念股將會大行其道,不過今次科網股的概念,而且可能只會是一時的虛火。
首先,當年的科網潮是市場相信這個商業模式可行,即使一眾企業未能於「現在」交出成績表,市場仍相信「將來」盈利可以翻數十番,因而一窩蜂去追捧此類股份。但今時今日,虛幻的概念已不復存在,要炒就一定要炒業績,但當中又有多少公司可以交出秀麗的成績表?以TOM集團(2383)為例,它亦要經過積極轉型後始可以轉虧為盈。而一些仍打着科網旗號的公司,好像中華網(8006)中期純利倒退82%,但在炒科網概念的刺激下,股價卻創近5個月新高。
寧吼藍籌國企輪
再者,近日外國大型網站在國內進行收購,或與國內科技營運商合作,例如早前Google與中國數碼信息(250)旗下的中企動力簽訂合作協議,只是睇中國內互聯網上的商機。事實上,內地互聯網的業務發展,絕對遠較香港為優。因此即使目前市場炒作科網股收購合併的概念,也只限於在國內有潛力的科網企業,一些只限於發展本地業務,又或者預計未來會在內地有「發展大計」的企業,可塑性根本不高。
平情而論,如果買入一些純炒概念的科網股,倒不如留意藍籌股或國企走勢,以小注捕捉相關窩輪的買賣機會。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