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幽靈籠罩東亞

歷史幽靈籠罩東亞

今年是日俄戰爭一百周年,世界各國更於八月十五日舉行了紀念二次大戰結束六十周年儀式。當然,日本在東亞地區始於日俄戰爭,並引發了二次世界大戰的軍國主義已不復存在;但歷史的幽靈還籠罩在東亞上方,每個國家都努力尋找面對歷史的方法。
江春男 台灣國家安全委員會前副秘書長

中國就是一個例子。幾個世紀以來,日本和中國輪番主宰東亞地區,現在兩國都在尋求獲得地區霸權。縱觀歷史,韓鮮半島一直是這場競賽的比賽場地,但隨着南北韓有望達成和平,南韓也開始表達出它對地區的影響力。
對歷史的怨恨,助長了許多在爭奪影響力過程中的衝突。
韓國總統盧武鉉在六月的美國之行中,向美國總統布殊指出,歷史上,中國曾侵略過朝鮮一百多次。他的話震驚了中國,中國一直把自己視為侵略的受害者(最為恥辱的,就是遭到日本的侵略),並已忘記了自己也曾欺凌鄰國。

中日爭奪朝鮮治權

盧武鉉也公開指摘日本不敢正視自己的歷史戰爭罪行,是懦夫行為,認為日本不配在聯合國安理會獲得一席位。日本長期把朝鮮視作殖民地,二戰期間,朝鮮人被迫參加日本的帝國軍隊──台灣的情況與此相似。但是,當朝鮮還是一個需向中國進貢的臣屬國時,有關朝鮮統治權之爭,才是中日權爭的焦點,作為清朝帝國前哨地區的台灣僅僅是一個小劇目。
在打敗了清朝和俄國後,日本不僅掌控了朝鮮半島,也將其勢力範圍延伸到了中國的東北部。作為東亞的「老大哥」,日本關東軍於一九三二年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日本要偽滿洲國成為英國的印度,或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變成皇冠上的鑽石──並派遣了一百萬移民到該處(其中八十萬在俄國接管偽滿洲國後死於戰爭),同時也向重工業投資了巨額資金。

中國不敢面對歷史

以汪精衞為首的南京政府是日本擺下的棋子,就像德國在法國建立的,以亨利.菲利普.貝當為首的維希政府(Vichygovernment)一樣;這兩人在戰爭結束後都被視為賣國賊。相反,長期的殖民統治,使台灣和朝鮮對它們的統治者產生了一種既抵抗又依賴的情結。除了少數例外,大部份當地精英分子都被吸納進殖民體系。
但是隨着日本在二戰投降,全東亞地區都走上了相似的道路。中國爆發了內戰,朝鮮半島分裂了,其他東南亞殖民地,就除了泰國外,都採取武力以求獨立。
中國至今還未能勇敢面對偽滿洲國與內戰的歷史,更不用說公開有關毛澤東決定派遣將近一百萬士兵奔赴朝鮮戰爭的秘密文件。南韓直到最近,才開啟與日本政府的談話,要尋回朝鮮奴隸的遺體。超過二萬名為日本帝國戰死的台灣、朝鮮士兵被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最近,兩國國內有一些民間團體,開始要求日本歸還他們埋葬在靖國神社的士兵遺體。
台灣的覺醒姍姍來遲,反映出台灣政府相當依賴美國的庇護以及日本的援助。蔣介石無從選擇,不得不以德報怨,放棄要求日本賠償,並秘密安排關東軍的前主要人物加入台灣與共產黨的對抗活動。日本從沒對其在台灣的殖民統治道歉,而經過了三十年戒嚴法統治的台灣人民,也從沒有機會反省歷史。

回憶傷痕依然刺痛

今年春天,當中國和朝鮮都在尋求利用日本統治這段歷史,塑造新國家身份和新戰略地位之際,兩國幾乎同時爆發了反日遊行。因此,就像五月在歐洲舉行的二戰結束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一樣,亞洲各國剛於八月十五日舉行的紀念太平洲戰爭結束活動,展現的是揮之不去,至今依然刺痛的歷史傷痕。然而與歐洲不同,亞洲的歷史回憶,將繼續與當前的戰略雄心結合在一起。
一百年前,日本軍事力量的崛起改變了亞洲的命運。六年前,日本軍事力量的瓦解,再次改變了亞洲的命運。今日,當中國漸漸富強,甚至足以抗衡日本之時,亞洲只能屏住呼吸,等待歷史幽靈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