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美國財政部發表的數字,6月份淨流進該國的資金共712億(美元.下同),比對上一個月增加154億,數額遠超市場預期之餘,更令決策者雀躍的,是足夠填補該月份錄得588億因貿赤流失美元之缺口有餘,實在可喜可賀。
儘管資金看似捨美其誰(6月22日欄題),然而正如西諺所說:魔鬼在細節之中。細看之下,原來流入購買聯邦國庫債券的資金僅為79.2億,比5月減少71%,亦是自2003年9月以來最低水平,何解?流進買美股的金額更是微不足道,只有1億而已,弱數字更將3個月平均數拉低至17億,難怪美股卻步不前。那麼最吸引外資的又是哪個環節?原來是美國商債。6月共吸入創有史以來最多的522億,比5月急升156%。其實如果是本欄忠實讀者應不會感到驚訝,6月10日欄題不是已道明「國債謎團、商債受寵」乎?
商債受寵的原因,不外利息較高者,何況自3月以來,商債因受不利消息(企業醜聞或被降級)纏擾而被過度沽售,無論補倉或回復理性,重納正軌乃可預見之事,何奇之有?可是國債雖說相對缺乏吸引,孳息竟然「無厘頭」滑落至4厘之下,真也是個謎團,不是局中人,又豈能明解箇中運作或動機?筆者多番奉勸不宜沾手,又豈是信口開河?
外資對美股失興趣
國際資金不青睞美股,目標何處已不必喋喋。光看日股和亞洲新興國家及地區股市之走向,已露端倪,連美國流出買外國股票的資金也從5月的47億大幅增加至6月的96.4億,汝道這些股市又怎不「火」起來?究其原因,是風險分散,或被企業醜聞嚇怕,抑或是向冠一臉上貼金──去各「投注站」博一鋪?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