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最大的銀行滙豐銀行,所有分行連理財中心網點目前共有三百四十九個,但仍然提供傳統櫃位服務的分行,截至七月底只有八十四間,較去年底的九十二間再減少八間。分行減少,惹來不顧社會責任的批評。
滙豐銀行香港區個人理財業務主管薛關燕萍表示,相信未來「分行陣營會幾穩定」,基於租約屆滿、社會情況轉移及客戶數量的改動,個別網點位置或有調整,但「點數(指網點)應差不多」。
等提款「等到唔舒服」
基層發展中心義務組織者張文慧批評,滙豐銀行近年大減分行數目,令長者輪候銀行服務時間大增。「成個荃葵區剩番三間分行,有分行朝九晚五都排晒長龍,試過有老人家等攞錢,等到唔舒服。」她指出,區內許多滙豐長者客戶都是綜援戶,他們不懂用提款卡,被迫湧到僅餘的分行排長龍提款。「我覺得滙豐不停減屋邨嘅分行,係有心趕走貧窮嘅存戶,完全冇顧及社會責任。」
觀塘區也有同樣情況,區議員劉定安表示,由於屋邨分行不斷關閉,不少申領綜援的老人家,已轉用其他銀行。
對於外界指滙豐不斷刪掉舊區分行,令不少社區銀行服務不足,薛關燕萍回應說,該行「不會刪掉分行就算,會盡量放置自動櫃員機」,對各個地區增減分行或重組分行,一直都「嚴謹考慮」,不停檢討客戶對分行的使用量,是否可透過其他自動化渠道取代,該行已簡化供長者使用的自動櫃員機程序,方便長者客戶。
滙豐是政府向綜援人士及長者支帳的代理銀行,故該行刪減分行及提高客戶收費,易被外界批評漠視社會責任。不過,薛太解釋,滙豐對長者及綜援人士客戶,已豁免最低戶口結餘要求及不少用戶收費,又免費提供提款卡,問題是客戶的習慣未必容易改變。
櫃位交易量不及半成
截至六月底,透過分行櫃位進行的交易,佔該行總交易量降至百分之四,其餘則透過自助服務、電話及互聯網交易,她相信,櫃位比率再降的空間不大,故分行布局亦會趨向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