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人服後肚屙失眠<br>保健食品監管不足

5%人服後肚屙失眠
保健食品監管不足

【本報訊】消費者委員會發現,不少人動輒花費數千元購買保健食品,但半成人在服用後出現肚屙、失眠等副作用;在市面抽查的保健食品中,幾乎全部都沒有標示服用禁忌及副作用,部份更聲稱具醫療效用,已交由衞生署跟進。 記者:翁煜雄

消委會早前訪問四百七十四名曾服用保健食品市民,發現大部份人身體健康,但半成服用後出現肚屙、失眠、頭暈等副作用;兩成人發現產品無效,但仍感滿意,顯示部份人受心理因素影響,不計較功效,盲目追捧保健品。受訪者中以在靈芝類產品花費最多,有人過去半年花費達三千六百元。
消委會指出,本地市場有多達近二百種保健產品,該會分析其中八十款的標籤,包括四十種傳統輔助藥物,如靈芝、人參及排毒減肥產品;以及四十款營養藥品如維他命C、礦物質、魚油丸、大蒜丸等。該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主席吳馬太指出,只有兩款列有禁忌症或副作用,如「長期病患者、對靈芝敏感者需諮詢醫生意見」、「服用後少數人會腸胃不適」等。

衞生署稱會跟進個案

他警告:「如果孕婦唔啱食但又食咗,嚴重會影響胎兒!」本身是醫生的他指出,保健食品有潛在危險,但現存法例監管不足,有關產品推出市面前也毋須向政府申請銷售許可,因此消費者服用前應徵詢醫生意見,並須小心閱讀標籤。
消委會又發現,有產品疑違反《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涉聲稱具醫藥療效,如川貝枇杷膏盒上註明「止咳平喘」,另一大蒜丸的標籤稱「對預防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花粉病、鼻敏感均有良好作用」,已交衞生署跟進。
記者在市面發現,部份保健產品如有川貝枇杷膏註有「止咳平喘」,但只標示中國產品編號,本報聯絡該公司查詢該產品有否申請註冊為中成藥,但截稿前未獲回覆。
代理中華大蒜油丸的太康藥業的職員劉先生回應指,產品上確有對預防咳嗽及上呼吸道感染等有良好作用的聲稱,已向當局申請註冊,正等候審批。
衞生署表示,中成藥註冊審批程序仍在進行,部份產品或沒標示註冊編號,但該署會跟進有關個案。

消委會提醒市民應看清楚保健食品包裝上所列的禁忌和副作用資料(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