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表示,若本港成功自行研發製造鐘表機芯,鐘表業界初期至少將投資逾億元在港生產,創造數百職位。
劉展灝表示,鐘表業界6月底獲立法會通過撥款5400萬元,加上業界提供的600萬元,作為3年期的鐘表機芯研發經費,並已邀得中文大學進行此項科研工作。他解釋,本港鐘表業雖然生產量及生產值均名列全球第2位,並能生產大部份鐘表零配件,惟獨機芯需要瑞士進口。若自行研發成功,可大大降低機芯購買成本30%至40%。業界估計,若3年後研發成功,將會在港設廠生產,初期每月產能約2至3萬個。
工總反對雙重社保
對於CEPA去年初實施以來,鐘表業界受惠不大。他解釋,要符合30%本地附加值的條件較困難,業界已建議若本港廠商能自設品牌,可享有零關稅優惠,希望CEPA3能接納業界此項建議。
另外,根據內地新規訂,自本年10月1日起,台港澳人士到內地工作每年累計滿3個月,僱主需為其支付社會保險,及領取就業證。對此工總認為沒有此需要,因為港商已為內地工作的本港僱員提供強積金計劃,再在內地繳付社會保險,將成為雙重保險。此外,廠商亦不清楚員工如何取回這筆社會保險、若員工轉工又如何處理,及保費細則。工總會於本月底北上拜訪商務部、發改委等部門時,向中央反映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