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樽製巢供棲身 觀鳥會大讚善心<br>兩船員救墮海雛燕

膠樽製巢供棲身 觀鳥會大讚善心
兩船員救墮海雛燕

四隻居於南丫島上嗷嗷待哺的雛燕,所居的巢穴遭受摧毀,兩隻雛燕掉在地上,另兩隻則掉進大海裏。兩名善心的渡輪船員從海上救起其中一隻,另一隻則不知所終。他們隨後為三隻獲救雛燕製造了一個溫暖舒適的人工鳥巢,讓牠們在這個安樂窩內成長。香港觀鳥會對兩名善心人的義舉大表讚賞,並譴責破壞雀巢的劣行,更盼望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公眾教育,推廣人鳥共存的信息。
獲救家燕「家住」索罟灣公眾碼頭的屋簷下,兩名救燕善心人為來往中環與索罟灣渡輪上工作的船員,分別是四十九歲的機長冼蘇及二十五歲的水手郭嘉俊。今年五月中的一個上午,二人如常隨船在碼頭泊岸,見到一個雀巢及兩隻雛鳥掉在地上,狀甚可憐,另有兩隻更掉入海裏不斷拍翼掙扎。該窩雛燕的父母卻焦急地在上空盤旋,並發出淒厲的哀鳴。兩人隨即取來一支竹竿伸入水中,把其中一隻雛燕救起,但另一隻則不幸被海浪沖走。
眼見雀巢已碎,冼、郭兩人把一個塑膠水樽製成臨時雀巢供家燕入住,而家燕一家對這個人工安樂窩也非常受落。三數天後,雛鳥漸漸長大,牠們更在附近的燈柱上練習飛行,令冼、郭二人開心不已。不久,牠們便離開了這個人工雀巢,重返大自然的懷抱。

教育公眾人鳥並存

香港觀鳥會成員劉國亮對兩位拯救家燕的船員甚表讚賞,並對首次有家燕以膠樽雀巢為家嘖嘖稱奇。他表示,曾於五月初發現島上一個涼亭內家燕雀巢被人破壞,惟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對此漠不關心,至今都未有作出任何跟進行動。
該會教育及推廣委員會主席劉偉民舉例說,位於元朗大馬路棲息的十多窩小白腰雨燕在年初被人全部清除,是人類太過自我中心所致。他建議政府加強與民間團體的合作,教育公眾人鳥並存的信息,讓雀鳥在不受滋擾的環境下成長生活。
康文署發言人說,正考慮在南丫島發現家燕的地方,豎立告示牌,現正諮詢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意見。
記者:陸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