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敗領日本進新世代

戰敗領日本進新世代

六十年前的八月十五日,日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維持約四年的太平洋戰爭,抗日戰爭亦宣告勝利。戰後,很多日本人不承認侵略歷史,不吸取戰爭教訓,但日本從原爆的廢墟中站起,創造奇迹,卻與日本人的戰爭經驗有關,戰爭和戰敗都影響了日本戰後從經濟、科技以至於人文的發展。

棒球員杉下茂 投彈變投球

曾風靡年長一輩日本棒球迷的傳奇投手杉下茂,二戰前中學時代僅是名不經傳的一壘手,但他一九四五年初被徵召到中國安徽省服役,接受嚴格投擲手榴彈訓練,竟奠定他戰後成為一代偉大投手的基礎。
七十九歲的杉下茂,中學時肩膀很不夠健碩,當不成投手。日軍偷襲珍珠港,他四四年底被徵召入伍,翌年一月從南韓釜山穿越朝鮮半島進入中國,「徒步走了十日,最後抵達安徽省」。

「投彈要遠,更要投得準」

他說,手榴彈遠比棒球重,單以手指抓住根本扔不出去,「要以腕力以至全身氣力才行。」他要練習將手榴彈擲向三十米外的戰壕或敵方防禦陣地的槍炮,「不但要投得遠,更要投得準」,訓練有功,他的肩膀變得強壯,更掌握到投球要訣。
日皇宣布投降,杉下茂在中國當了三個月戰俘,但盟軍善待他:「一日三餐不缺,有時還有饅頭吃。」有一天,日軍戰俘間舉行棒球比賽,他負責投球,「投球速度快得難以想像。」
獲釋返國後,他四九年加入了中日球隊,五四年更帶領球隊首次贏得日本職業棒球職賽錦標,獲選為最有價值球員,六十年代初退休後,擔任過中日隊和阪神隊的教練。兄長在沖繩戰役中當上神風特攻隊進行自殺式攻擊戰死的杉下茂,語重心長說:「沒有和平的話,棒球也打不成。」
日本《東京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