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結婚的和尚 - 李登

已經結婚的和尚 - 李登

1999年武漢市高中會考語文試卷,竟然有這條題:叫考生在「妻子晚餐還多做了兩個丈夫喜歡的菜」這句子中,寫出兩種不同的意思。
命題人提供的標準答案原來是:(一)妻子晚餐做的菜,兩個丈夫都喜歡吃;(二)晚餐妻子做了丈夫喜歡吃的兩個菜。這樁趣事見於厲世成主編的《漢語趣譚》一書。這句子若以代名詞which,用英文翻出來,必然沒有上述曖昧不清的歧義;不用which亦可。
外文當中,法文德文的文法都十分嚴謹,猶勝於英文。這種歧義的情況,我想不容易發生。中文的曖昧特質,卻最適用於文學,太嚴謹反倒欠點詩意了。
不過大陸推行簡體字和英式橫寫之後,有時未免鬧出更多笑話歧義來。我在內地見過,有人把對聯的上聯貼在大門口左方,下聯倒在右方。更叫人笑掉下巴的,是上下聯都像英文般橫寫,上聯就如假包換的上,貼在下聯之上。1993年某天的《新民晚報》有這條消息,說某女士本名「白月坡」,一次去醫院看病,因病歷卡上的名字填寫得不好,結果姓名給錯讀做「白肚皮」。
這個笑話就更逗。在某鎮的計劃生育動員會議上,一幹部發言,當中有句累贅的話是「已經結婚的和尚未結婚的青年」。只因要停頓一下喘氣卻停錯了地方,結果她把話說成:「已經結婚的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