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豬瘟反應慢 周一嶽「補鑊」<br>2新措施監管輸港食品

爆豬瘟反應慢 周一嶽「補鑊」
2新措施監管輸港食品

【記者呂焯均報道】在四川豬鏈球菌事件一疫,被指反應慢的衞生福利及食物局局長周一嶽決定「補鑊」,在輸港食品監管機制中加入兩個新措施,一是即使外地的動物疫症仍處於可疑階段,港府仍會公布當地食品的入口情況;二是立刻向該地政府查詢,若對方不能提供資料令人釋疑,港府會暫不接受港商申請入口有關動物的食品,變相向有關國家或地區實施入口禁制。

可要求出口國採取措施

周一嶽在四川爆發豬鏈球菌疫情初期,一直以沒有科學依據為由,拒絕採取禁制措施。鑑於市民批評聲音不絕,據知衞福局已就事件的處理手法,與漁護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完成檢討。
消息說,政府有關部門一直有密切留意外地爆發的疫症,並參照世界動物衞生組織及世界衞生組織的指引去處理。例如瘋牛症、禽流感等,根據該兩個組織的指引,入口國可向出口國要求採取相應措施,而本港漁護署更為雞隻注射禽流感預防針。
至於豬鏈球菌,由於有關組織沒有將之列為需呈報及作出入口管制的類別,故港府過去也跟隨作出同樣的處理。
不過,吸取四川豬鏈球菌事件的經驗,顯示市民對風險的敏感度較前為高,故港府也需要相應加強本港的措施。有關部門檢討事件後決定改善機制,即使沒有國際指引的動物疾病,港府評估後認為會令市民產生疑慮,便需採取行動。

變相禁制問題食物入口

漁護署和食環署會按照現行監察制度,包括透過國際組織及各國的通報機制,以及根據傳媒報道,留意各地是否出現疫症,一旦發覺有疑慮,即向有關國家或地區索取資料,並同時在內部翻查該地區或國家有沒有相關的食品入口本港,然後即時向市民公布。
有關國家或地區的回覆若不能提供令人釋除疑慮的資料,港府會立刻採取管制行動,暫時停止本港商人從有關國家或地區,申請入口相關的動物食品。消息說,這樣做已是變相禁止爆發疫情國家或地區的食物入口,但可避免受影響國家或地區指摘本港製造不公平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