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吃水果有益健康,因為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尤其是維生素C)、礦物質、纖維、抗氧化劑(如胡蘿蔔素)等,能延緩細胞衰老,讓我們保持活力,更可預防疾病。有研究指出,經常吃水果可降低患腫瘤等慢性疾病的機會;此外,由於水果不用烹調,營養成份得以保存,故此其營養價值更高。
筆者以往甚少吃水果,覺得要把水果去皮去核很麻煩;尤其是去橙皮後,雙手沾滿了橙味,持久不散。後來,家人把水果去皮去核及切片,放進食物儲存盒內,再放進雪櫃中。那麼,我便能隨時隨地吃到水果,方便至極。
所謂「飯後果」,大多數人也有飯後吃水果的習慣,原來這是不良的習慣。首先,先吃熟食再吃生食,會阻礙人體產生白血球細胞,削弱免疫及抗病能力。其次,由於水果的主要成份為果糖,不用經胃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被人體吸收。假如先吃飯再吃水果,會阻礙水果進入小腸,使其滯留在胃中發酵,產生腹脹、腹瀉、便秘等情況。理想的吃水果時間,應是飯前一小時,或飯後二小時左右。
飯後2小時食水果較宜
有些人喜歡把水果榨汁後隔渣飲用,其實這會把水果中的纖維過濾了;最好能將果汁、果肉攪拌在一起,發揮水果的最佳作用。
買來的水果,最好放在通風、不受日照的陰涼處。如要放進雪櫃,可不用清洗,直接放進膠袋,再在袋上打幾個小孔保持透氣;以免水氣積聚,使水果變壞。
何嘉麗
前香港劍擊隊代表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