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經歷過抗日戰爭洗禮的香港人,日軍侵華的暴行仍然歷歷在目。「日本仔令我家散人亡!」何劍萍家中有十兄弟姊妹,三個在抗日時慘死,父親也淪為苦力;馮錦標目睹雙親被日軍斬頭,悲痛永遠不能磨滅。
親眼目睹日軍斬頭
日本人攻佔香港時何劍萍才十五歲,「為咗打倒日本仔,我唔理媽媽反對,逃學去參加地下抗日組織。」談起對日軍的仇恨,何劍萍十分激動。她的二姐是品學兼優生,眼見日軍不斷欺負中國人,於是放棄學業,每天到街上叫口號、派傳單;她的三姐是山上游擊隊員,有一次日軍放火燒山,三姐假扮成村民才能逃出火海,兩位姐姐都先後積勞成疾,鬱鬱而終。
何家十二口只有兩位男性,一位是何劍萍的五哥,一位是她的父親。五哥在酒吧當侍應,有一次因不滿日軍調戲一位女職員挺身而出,日軍二話不說便拿出刺刀把五哥的下巴割掉,後來他在當兵期間不幸染上瘧疾死去。
何劍萍的父親曾獲日軍邀請加入維持組織,「我哋生活雖然艱苦,但係呢啲漢奸行為,我父親一定唔做。」結果為了生活,她的父親在一個倉庫當苦力。
另一位曾加入地下抗日組織的馮錦標,當年更目睹雙親被日軍斬頭,殘酷的景象有如烙印,終身揮之不去。在一片反日浪潮中,他卻希望年輕人別盲目反日,「我對日軍侵華嘅仇恨從未減退,但我嘅仇恨係對戰爭嘅仇恨,而唔係對日本人嘅仇恨。」他希望年輕一代可以認清戰爭所帶來的禍害,堅決反對戰爭。
一班走過戰火的有心人組成「香港老戰士聯會」,○四年在上水成立了「老戰士之家」,讓老人家有聚腳點。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譚耀宗昨聯同義工,趁抗戰勝利紀念日往探望他們。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