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黎國剛報道】本港市民患高血壓情況普遍,十五歲以上市民有兩成七是患者,病患人數高達一百五十四萬,而不少病人均要依賴藥物控制病情。有運動醫學脊醫指出,適量運動對控制高血壓效果顯著,病人可以選擇每周進行三至五次的半小時運動。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指引,高血壓被定義為上壓及下壓分別持續高於一百四十及九十mmHg。多數患者並沒有明顯病徵,只有部份高血壓患者會偶然感到頭痛、頭暈、疲倦等。不過,患上高血壓可以增加患上冠心病、心臟衰竭、腎衰竭、中風等併發症的風險。
感疲倦即停止
特許運動醫學脊醫邵力子表示,高血壓病人除了透過定期服藥外,更宜做適量運動,藉以控制病情,其中做運動的效果對初期高血壓患者尤為顯著。他引述美國運動醫學院過去的研究證實,病人透過做運動可以幫助刺激心臟,促進血液循環,令血管更暢通,加強血管管壁彈性。
邵力子建議高血壓病人,適宜每周進行三至五次,為時半小時的運動,而運動形式則可選擇一些較緩和的帶氧運動,包括踏單車、步行、游泳及耍太極等;又或一些溫和的舉重訓練。
邵力子又提醒病人,可以簡單地採用「自我竭力程度指標」作為每次運動的指標,當感到少許疲倦或吃力,就要停止運動。同時,做運動時也需要注意呼吸,避免「忍住氣」令血壓上升。一旦運動時出現氣促、頭暈及胸口受壓等症狀,便應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