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效台北市要買專用袋<br>政府擬徵家居垃圾費

仿效台北市要買專用袋
政府擬徵家居垃圾費

【本報訊】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將公布廢物處理白皮書,建議向市民徵收家居垃圾費。據了解,政府傾向仿效台北市正實行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方法,每家每戶都須到便利店購買由政府製造的垃圾袋以裝載垃圾,其他膠袋盛載的垃圾政府一概不收。環保人士贊同有關方案,認為最能反映污染者自付原則。若參考台北的做法,本港一般家庭每日約要支付一點八元垃圾費。 記者:謝穎詩

環運局上月與環境諮詢委員會轄下廢物小組一連三個星期舉行會議,分別討論了家居回收垃圾、生產者責任制及家居垃圾費,為政府廢物處理白皮書勾畫了腹稿。

年內推動家居源頭分類

有出席會議的成員向本報透露,政府的廢物處理大方向,第一步是今年內先推動家居源頭分類,下一步則期望於明年展開生產者責任制,然後便會徵收家居垃圾費。
據悉政府會先撥出五百萬元資助私人屋邨增設回收設施,當局預計只會資助屋邨安裝設施的四分一成本,預計平均每條屋邨最多只獲批五萬元,計劃共協助一百條屋邨,政府的目標是希望可以增加現時的廢物回收量至兩成。
明年政府將立法規管生產者責任制,即生產商也有責任回收售出的產品循環再造,規例將涵蓋所有產品,最先實施的包括電池;電子廢物如電腦、車胎及膠袋,這些回收物品屆時可送往明年底啟用的屯門回收園處理。

推出不同容積垃圾袋

預計到二○○七年,當家居回收計劃已全面推廣至大部份屋邨時,便可以開始徵收家居垃圾費。政府傾向採用台北市「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模式,當地在○○年推出不同容積的垃圾袋,各家各戶可按產生的家居垃圾量而購買垃圾袋。
本港每人平均每日產生一點一八公斤家居廢物,以一個四人家庭計,參考台北的膠袋規格,便要購買當地的二十五公升容積垃圾袋,每包三十個袋售二百二十五元台幣(約港幣五十五元),即平均每天的垃圾費為港幣一元八角。

環保團體贊成自付費

綠色力量執行總幹事文志森贊成垃圾隨袋徵費的構思,認為切合污染者自付原則。地球之友助理總幹事劉祉峰指出,徵收家居垃圾費前,必須先做好源頭分類,否則市民只會埋怨垃圾費昂貴,亦無法達致回收有用物料效果。

台北市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市民須購買專用垃圾袋處理垃圾。
李靜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