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與非政府組織開會疏導情緒<br>政府為世貿會議拆彈

擬與非政府組織開會疏導情緒
政府為世貿會議拆彈

【本報訊】四個月後世貿部長級會議在港舉行,引發的示威遊行勢將成為焦點,工商及科技局局長曾俊華計劃,先在秋季與非政府組織舉行一場大規模「圓桌會議」,並希望邀請新任世貿總幹事拉米來港出席,與本地和海外組織代表直接對話。民間監察世貿聯盟主席鄧燕娥認為,此舉有助疏導示威者不滿情緒,減少出現激烈場面的可能。 記者:陳沛敏

曾俊華昨出席世貿會議傳媒工作坊時強調,將盡量為非政府組織和平表達意見提供便利;對於舉辦圓桌會議是否先為會議「拆彈」,他沒有正面回答。但他認為,部份非政府組織對世貿談判和自由貿易很多不滿,均源於了解偏面。

監察聯盟歡迎對話

他舉例,韓國農民擔心世貿談判引致更多農產品進口韓國,農民收入下降,要求將漁業和農業剔除在談判外,但世貿農業談判正是要消除發達國家的出口補貼;單是歐盟○二年對農業補貼已逾四千億港元,相等港府兩年的經常性開支。他強調,促使發達國家取消補貼,減少不公平貿易,長遠才能讓發展中國家的貧窮農民,以及消費者得益。
對於民間團體關注世貿服務業談判將促成政府將公營服務外判或私營化,曾俊華強調世貿沒有條款要求政府外判公營服務。他又反駁《政府採購協定》影響本地工人就業的批評,指協定確保本港供應商與其他國家的供應商公平競爭,有助創造就業。
鄧燕娥歡迎政府召開圓桌會議與非政府組織對話,她指出這其實是上月與政府開會時他們提出的要求,希望政府面對公眾,交代港府對世貿談判的立場,增加透明度。她估計,單是本地非政府組織已有約一百人會參加會議。
對於曾俊華的論點,她指出歐美就取消農產品補貼至今仍拒絕讓步,反要求其他國家先開放市場,農民自然擔心生計受損,除非歐美同意先取消補貼。鄧燕娥又質疑,世貿雖無直接要求成員外判或私營化,但本港有提交開放市場的清單,卻沒有進行對就業民生的評估。她指出,自本港九七年簽訂採購協定,本港建築工人失業率已上升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