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休息:猶有一絲微弱的心光,名叫真理 - 陶傑

星期天休息:猶有一絲微弱的心光,名叫真理 - 陶傑

一九七五年,中國總理周恩來癌症病重,送進手術室。毛澤東迫害周恩來,掀起了「批林批孔」運動,全力扶植江青和四人幫奪權。周恩來民望很高,與周圍的護士和服務員感情猶深,一個七十七歲的老人,重病殘軀,周恩來不知道這一次接受手術,還能不能醒過來。病床推進手術室之前,周恩來歎一口氣,對身邊的看護和秘書說:「我希望將來有一天你們不會在我的臉上打叉。」周圍的人為之哽咽黯然。
周恩來為甚麼有此感慨?因為他預算死後必遭清算。身邊這些隨從,雖然跟自己感情深厚,但政治風波來臨的時候,「黨中央」和「毛主席」要他們「表態」,揭發「黨內那個孔老二」的政治罪行,周恩來十分明白,他們也一定會加入揭批周恩來的行列。批臭一個人,在他的肖像抹黑,「希望將來有一天你們不會在我的臉上打叉」,周恩來的意思是:你們都是我能談心的部下和朋友,我對你們有感情,將來萬一我成為犧牲品的時候,你們喊口號詆毀我,因為你們也要生存,我沒有辦法,只求你們手下留一點餘情,不要做得那麼絕,放過我的肖像,不要凌辱至盡,像對待劉少奇一樣,在我的肖像上打叉。
記者程翔被中國指控「間諜罪」,「依法逮捕」之後,由於海外反應強烈,中國陸續披露了一些據說是「不為人知的真相」,包括指程翔收受台灣國安局巨款,與中國社科院「學者」陸建華「分錢不勻」而失和,還有,在深圳養有一個在出版社工作的「情婦」。

中國宣稱程案已「進入司法程序」,那麼與案有關的一切情節,都應在法庭披露。但程案的審判不會公開,為了平息海外爭議,中方單方面發放「內情」,讓特區政治可靠的親中傳媒刊登。程翔是記者,在本地新聞界有許多朋友。香港是香港,曾經接受殖民地管治,本地的傳媒工作者理應熟悉報道刑事案的分寸,被告在審訊裁決之前一切無辜,如此「政治化」的案件,不應只相信一個政權發放的片面之詞,尚需時反覆獨立求證。即使報道中方論點,也應該避免直接的引述,保持一點新聞的中立距離,例如當「間諜」要註明「涉嫌」;收受金錢,要加上「據指」;所謂婚外情,也要強調「中國官方消息人士所指的」等客觀用語,提醒讀者和觀眾,這等片面之詞,不一定真確。
西方的傳媒,尤其是許多香港人相當推崇的BBC,都嚴守這一套新聞傳媒的詞彙原則。與國際英語傳媒相比,眾所周知,華文報刊的水準只屬次等三流,當然難以強相比較,然而香港有幸受過英國管治教化,一百五十年來,相對其他民智未開的華人地區,已是最開放、理性、進步的城市。程翔被控的罪名嚴重,隨時可以處死。他在香港的新聞同業,在他尚未得到公正審判時交相以刀筆戕害,當中國的傳聲筒,代中國政府輿論審判,先行判決,甚稱程翔案「真相大白」。這是惟恐其無罪,惟恐其不死,是嫉恨程翔「年薪百萬」,能在英語媒體供職,還是與他本人有仇?真是「有甚麼樣的人民,就有甚麼樣的政府」,「有甚麼樣小農質素的社會,就有哪一等怨毒的傳媒」。

中國指程翔有「情婦」,「情婦」卻馬上現身,反擊誹謗,指與程翔只是朋友,足見程案涉及中國高層未必統一的口徑立場。「情婦」若是屬實,早就與程翔同時扣留,因為將是出庭指證的重要證人。當然,以中國政治之荒誕,這位出面否認的婦女,也有可能是「欲擒先縱」的一隻棋子,先哄騙香港的程翔之友空歡喜一場,到時再突然變臉,公布一些「情信」和照片之類。
中國人的民族歷史性格太過陰暗(Cynical),甚麼事都有可能,然而一名被點名指控的關鍵人物,都可以享受「自由行」之便,忽然來香港高調為程翔喊冤,難道這是美國?
特區政府模仿歐美,也開始推行所謂通識教育,其宗旨之一,正是標榜培養香港下一代的「獨立思考」。然而,中國人與「獨立思考」一向無緣。程翔對於他熱愛的那個中國,正是因太過「獨立思考」而罹奇禍。即使退一萬步,他後來真的「變了」,為台灣提供所謂情報,也是因為在情感上羈絆於「六四」的意障,自陷於「愛國」的迷宮難以自拔。
我不是程翔的校友,也難攀涉交,最近一次遇見他,他提出建立一所新聞工作者的培訓學院,希望中國出現像紐約時報和BBC一樣專業、獨立、精銳的名記者,他告訴我想向本地的工商界籌募資金,為「中華民族」的未來貢獻一分心力。我當時的答覆,不免令他失望,我婉轉地奉勸他,人生苦短,不要有那麼沉重的感性包袱,不要整天徹夜想着所謂「中國」,這個國家,沒有人拯救得了,何況是一腔赤誠的書生。
我告訴他,你愈為「中國」痛苦反側,「中國」愈會冷對你淒哀的呼號幸災樂禍。那一天,我在酒家目送他孤獨的背景,他已經白髮蒼蒼,相對於他的熱血,我無疑有點幽冷,我在心中不無歉意地對他揮手道別。

程翔先生蒙難,雖然照見人性最醜惡的現實,何幸他還有一批好同學,他們聯署一次次為他奔走呼號。他們拒絕在程翔的臉孔打叉,傳閱着老同學的一幅時光中發黃的肖像——年輕、熱情、憨樸,在那許多不眠的宿舍之夜,大家是如此圍坐着熱烈談論着家國的憂戚和苦難一直到天明。不錯,「人是會變的」,但這個世界總有一些永恒不變的事物,例如回憶、愛心、友情,善和美。
對於這一切,我們永遠相信,永遠執着,而且,在幽黑的夜空下,一起手牽手在坐守,因為在虛茫中,有一絲微弱的心光,叫做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