屙嘔肚痛 疑染副溶血性弧菌<br>四人食鮑魚仔中毒送院

屙嘔肚痛 疑染副溶血性弧菌
四人食鮑魚仔中毒送院

【本報訊】今個夏季的食物中毒事件頻生,新蒲崗一間車胎舖的東主及夥計四人在黃大仙大成街街市購買海鮮食用後食物中毒,衞生防護中心相信是其中一道清蒸鮑魚仔有問題,懷疑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致的細菌性食物中毒,食物環境衞生署已派員到出售鮑魚仔的海鮮檔巡視,但海鮮檔昨日已不見有鮑魚仔出售。
食物中毒的是新蒲崗彩虹道一間車胎舖的東主及夥計共四人,包括三男一女,年齡由三十至四十五歲,據男東主事後稱,前晚他們在黃大仙大成街街市購買鮑魚仔及魚蝦蟹等烹調海鮮餐,與員工用膳聯誼,大快朵頤,入夜後在店舖留宿一宵,至昨晨六時許,四人卻相繼屙嘔肚痛,懷疑食物中毒致電報警送院,治理後已無大礙,毋須留醫。

街市檔口鮑魚仔絕迹

食環署昨已派員到出售引致食物中毒鮑魚仔的黃大仙大成街街市海鮮檔巡視,但該海鮮檔已再無鮑魚仔出售,該署正跟進調查該批鮑魚仔的來源地及數量。
據記者所見,昨日大成街街市所有海鮮檔都沒有再賣鮑魚仔,而不少市民都表示,暫時不會再購買鮑魚仔食用。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監測及流行病學處社會醫學顧問醫生曾浩輝表示,鮑魚仔食物中毒的個案可能是細菌性食物中毒,詳細的化驗要於數日後才有結果,不排除是常見於海產類食物的副溶血性弧菌。
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指出,貝類海產的食物中毒主要分兩類,一種是貝類海產進食海藻令體內聚積了藻類毒素,市民食用後會神經性中毒,出現身體麻痹症狀,嚴重者會死亡。另一種則是海水中常見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致細菌性中毒,患者會腹瀉及發燒,若屬於前者,例如較早前出現的毒帶子個案,市民便應暫時停止進食可能有毒的海產,但以病徵來看,今次可能屬於後者,即細菌性中毒,通常的起因是與食物未煮熟有關。

食物中毒四成涉海產

另外,曾浩輝又表示,本港食物中毒個案近年有上升趨勢,這跟市民的飲食習慣有關,本港市民多喜歡外出用膳,而且常生吃刺身,加上市民對食物中毒的認知比從前多,前線醫護人員亦比從前警惕,所以令個案上升;而每年整體食物中毒個案中約有三至四成為海產類食物,主要與食物未煮熟及生熟食物交叉感染有關。

懷疑引致四人食物中毒的鮑魚仔。 資料圖片

售出有問題鮑魚的大成街街市,昨日整個街市均未見有鮑魚仔出售。

曾浩輝醫生表示,本港食物中毒個案上升跟市民喜歡外出用膳及吃刺身有關。

買餸主婦反應
《唔敢食》
謝小姐:「有毒嘅嘢重食?作對咩,梗係唔敢食啦!」

《咁污糟》
傅小姐:「鮑魚咁污糟,又唔識整,所以唔會買來食。」

《食魚多》
林小姐:「唔會買鮑魚,主要都係食魚囉,煮熟啲,自己小心啲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