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出版社印行的《菜根譚.容齋隨筆》合訂本,封面說這是「毛澤東愛讀的兩部古典名著。」毛主席熟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理由簡單。要搞革命,當然要活學活用,以取制敵先機。這兩部專講「心計」的演義,夠他瞧的。但他也愛讀《菜根譚》?聽來實在有點意外。「寧守渾噩而黜聰明,留些正氣還天地;寧謝紛華而甘澹泊,遺個清白在乾坤。」這些話,唯心極了,跟《三國演義》的權謀意識背道而馳,潤之先生聽得下去麼?這部有儒家「聖經」之稱的《菜根譚》,宣揚忠厚、持平、淡泊明志的處世哲學,實在與毛主席「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和「人死是天天有的事」的激進思想大相徑庭。
老友閔德福(JohnMinford)教授亦喜愛《菜根譚》,一次跟我說過將來有機會會出一個英譯本。因此我馬上想到與翻譯有關的一些問題。這部格言體的著作其中一些話,譯成英文,會有甚麼效果?你看嘛:「『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此等念頭,是吾人一點生生之機。無此,便所謂土木形骸而已。」
「為鼠常留飯」?這當然是盡道我佛慈悲的警句,但恐怕沒有這種宗教背景的洋讀者看了,說不定會以為中國人的心理有問題。這樣一個民族,怎能現代化?為了不誤導西方讀者,譯者只好大做學術文章說「仁」,以儒釋的觀點解說東坡居士的詩句。毛主席讀《菜根譚》原文,不用這麼囉嗦,深知「憐蛾不點燈」這種念頭,與革命勢不兩立,於是一聲「除四舊」,不就完了?看來毛澤東看得起這本書也有道理。以「反面教材」看,不難在書中一一找出他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盲點」,然後破舊立新一番。唯物辯證,確有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