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院 - 陶傑

小劇院 - 陶傑

有一門職業叫作Impresario。
Impresario,就是經營一家劇院的人。Impresario可以稱為劇院經理,可能是一個長袖善舞的路路通,如歌舞大王齊格飛;也可能是才華橫溢的藝術家,如出掌維也納歌劇院藝術總監的馬勒;而今天最成功的劇院經理自然是英國的安德魯韋伯。
劇院經理,本身會創作當然最好,精明的商業頭腦也斷不可無,還要對文藝有幾分精闢的見解,那麼才能看得出哪個籍籍無名的作家有潛質寫出一流的作品,哪個失意的演員會大紅大紫,哪齣賣座,哪些卻是票房毒藥。而晉身這一職業,要有一個文藝氣氛活潑的社會來支持,特別是劇院要小,小劇院要多,才可能開出一個如倫敦WestEnd那樣的盛唐。

一個成熟的社會,劇院不追求大,只須小。小劇院能生存,因為各有專科劇目,觀眾要看哪齣劇,各自摸上各自的門。像倫敦,皇后劇院上演《孤星淚》、聖馬丁劇場上演《捕鼠夾》、Playhouse劇院上演《郵差總按兩次鈴》、幸運劇場上演《黑衫女人》。戲碼多如繁花,劇院座位少,夜夜有觀眾,演員排期很滿,皆大歡喜。有的劇目一演就演了十幾年幾千場,演員換了三代,成了劇院的靈魂,劇目成精,演員化魅,經典劇目在一所歌劇院更如君王:威尼斯鳳凰劇院的盛名來自威爾第的《弄臣》和《茶花女》,布拉格的莊園劇院因為莫札特的《唐璜》首演而成為樂迷的聖地。劇院得到了永生。
一座小劇院,是演員藝術生涯的起點,舞台預想不到的驚險刺激,沒有後門打通,沒有Guanxi摸索,三百年來,後台的故事比台上的作品更傳奇。演員全憑才華和勤奮站住腳,一個好演員在無數次冷落和一些及時的掌聲中百煉成金,將來他在更廣闊的名利場中,面對一眾花枝招展的電影明星,他會因自信和才華而閃耀出與眾不同的光芒。對戲劇着迷嗎?一個大學生,暑期在小劇院裏找到一份雜工,簡直如入寶山,舞台設計、燈光、音響、道具,樣樣都幹一點,女主角在化妝間上妝,沒留意那小伙子,他只是一個暑期工,卻把人怔怔的看得癡了。大明星、小影迷,放下掃帚,趕去後台請她簽名,忍受她的傲慢,這是人生的一課。
因為戲劇真正第一流的演出,即使觀眾,只有在近距離內才能感受。熱愛戲劇的人一定很溺迷,他必須有想像力、感性和激情,才會在劇院裏找到人生的回音。你喜歡和幾萬人擠在紅館裏向偶像頂禮歡呼嗎?那是你的選擇,我尊重,然而,讀大學時我沒有在劇場幹過雜工,故此今天我喜歡在劇院的一角,隔着觀眾席上稀疏的人影,用炯炯的目光炙烤舞台上的一朵冷葩。不錯,在幽冷的角落我偏偏是那個癡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