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致命食肉菌當道,公立醫院今年已錄得第五宗感染個案。最新一名病人目前仍在將軍澳醫院留醫,患者為五十七歲的街市凍肉男工,近日送貨途中跣倒受傷,其後左腳小腿紅腫,須即時切除左腳,手術後情況仍然危殆。 記者:蔡元貴、陸羽平
醫院管理局已把病例呈報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此個案發生於本月九日,五十七歲的男病人在街市凍肉店工作,一次送貨前往香港仔街市時不慎跌倒,左腳受損傷。翌日,病人左腳小腿紅腫,前往將軍澳醫院急症室求診,經骨科醫生的臨床診斷,證實他患有壞死性筋膜炎,其後化驗結果顯示,病人感染了俗稱食肉菌的創傷弧菌。
五病例已死兩人
這是今年第五宗食肉菌病例,已造成兩人死亡。今次患病的男子三天前接受切開及放膿手術,翌日接受左腳切除手術,以免細菌進一步擴散,危害病人生命。不過病人目前情況仍然危殆,須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消息稱,病人本身患有糖尿病,抵抗力較弱,病情尚未完全受控,不排除需要再進行肢體切除手術,以保性命。
根據過去紀錄,本港每年平均僅得一宗食肉菌病例,今年卻突然飆升。傳染病醫生勞永樂解釋,創傷弧菌在海水內滋生,今年的炎熱天氣特別有利這種細菌快速繁殖。創傷弧菌的生存空間並不限於海洋,小量海水的魚缸也可以繁殖,故此潮濕的街市地面也有可能是創傷弧菌的溫床。
食肉菌是一種快速殺手,受感染人士可以於一、兩天內致死。勞永樂說,食肉菌侵略性強,很微小的傷口已足以受感染,而且會在體內快速繁殖,一旦毒素入侵血管,就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肌肉組織及器官壞死,最終導致病人死亡。
傷口勿接觸海水
衞生署呼籲市民採取措施預防食肉菌,包括避免未經包紮的傷口或破損的皮膚接觸海水或鹹水,弄傷後須徹底清潔及妥善包紮傷口,如需經常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應使用保護衣物或手套。食用有殼海產如蠔、蜆及青口等,應徹底煮熟。
食肉菌患者雖不一定是長者,但今年多宗個案的病人都是較年長的人士,勞永樂說,患有糖尿、肝病及免疫系統疾病的人士都是高危一族。衞生署早前表示,食肉菌非人傳人疾病,毋須列為法定呈報疾病。不過勞永樂認為,當局需要提升數據系統,以準確掌握食肉菌病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