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油價上升帶動下,中石油(857)股價屢創新高,恒生中國企業指數(市場一般簡稱為國企指數,其實這個名稱並不恰當,因為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成份股均為H股,並非全部為國企,因此,嚴格而言,該指數只可簡稱為H股指數)亦於上周五突破5500點水平,但該指數其實受油價及中石油股價急升所扭曲,對於大部份國企及H股的表現,實在不具太大意義。
根據目前恒生中國企業指數(以下簡稱為H股指數)的組合,中石油佔該指數比重達26%,其股價升跌,直接左右指數走勢,若將中石油與中石化(386)一併計算,已佔H股指數比重近4成,因此,該指數反而間接成為反映國際油價的指標。筆者期待恒指服務公司上周五宣布將4隻新近上市的H股列入為H股指數成份股之後,可令H股指數更能更佳反映大部份H股股價表現。
今次新加入的成份股包括交通銀行(3328)、中國神華(1088)、中國遠洋(1919)及上海電氣(2727),其中上海電氣於今年4月掛牌,其餘3隻股份均於6月份才上市,但由於這些股份(特別是交通銀行)之市值較大,而恒生中國企業指數每半年才檢討一次,因此即使這些股份上市至今大多不足3個月,但被列為指數成份股亦可以理解。
H指納新貴不利重磅股
今次交通銀行列為指數成份股之後,即成為H股指數第二大成份股,以上周五收市價計算,佔新指數組合的12.5%比重,僅次於中石油。而中石油及中石化合計的指數比重亦由目前的38%下降至30%,因此,國際油價及石油股升跌,對H股指數的影響將相應減低。相反,金融類股份的比重則明顯上升,若將交通銀行連同中國人壽(2628)、中國財險(2328)及平安保險(2318)合計,金融類股份在新H股指數的比重將增加至26.7%。
雖然今次列為H股指數新貴的股份均屬市場預期之內,但投資者仍不可忽略所涉及的影響。一向以來,市場大多只會偏重炒作有機會加入為成份股的新貴,但對於個別股份因為新組合而產生的負面壓力卻不甚注意,由於交行將在指數中排名第二位,因此,原先在指數組合比重愈大的股份,其所面對的沽壓亦較大。雖然H股指數基金活動並不如恒指基金活躍及敏感,但預期投資國企或H股的基金將逐步換馬。筆者亦預期交行將成為MSCI分類指數成份股,因此,今次改動成為中石油股價已充份反映油價上升的藉口,股價料逐步見壓力。相反,交行則續受投資者憧憬,股價料再創高位。
熊麗萍
滙業財經集團證券部主管
作者熊麗萍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本文所提及之上市法團,作者及其有聯繫者目前並無擁有財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