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自嘲是"luckyman"

曾經自嘲是"luckyman"

劉金寶九七年從上海來港上班的頭一天,正巧碰上百年難得一遇的亞洲金融風暴,曾自嘲是「luckyman」的他,絕對是本地最「色彩豐富」的中資銀行家,言行舉止也力求與洋派的銀行家看齊。擔任過黃金交易員的劉金寶,在○一年中銀集團合併之際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揚言「喜歡接受挑戰,不愛過太平淡的人生」,今日這句話對他自己的命運是一個莫大的諷刺。

發展中銀鋒芒畢露

有中資銀行家指出,劉金寶在中銀六年,有功有過。若單論對中銀香港的發展,肯定有不可抹去的貢獻,應該是「功大於過」。他任內促成中銀集團十家成員行合併,又推動中銀香港上市,更帶領行方度過金融風暴的衝擊。不過,正因合併上市,要裁員提高效益,一句中銀「有人無人才」,開罪了不少老臣子;而鋒芒畢露、奢華海派的作風,也與中資老總所得的薪酬不配,早已埋下今天身陷囹圄的伏線。
劉金寶有個人魅力,除了喜在傳媒面前吟詩,還愛打高球及跑馬,交際一流,長袖善舞。金融風暴期間,銀行紛紛「閂水喉」,他呼籲業界「放水養魚」,成為一時佳句。他拆掉十行招牌,惹怒不少員工,甚至考慮過非常時期「請bodyguard」自保,但也不時展現中資銀行家罕有的感性一面,例如出席金城銀行告別宴,得知台上為合併「說盡好話」的男女司儀,翌日便會收到離職通知,他說他難過得整晚「借酒消愁」。
曾兩度出任銀行公會主席的劉金寶,與本地銀行大班及商界稔熟,不少銀行家均對他的判決表示惋惜。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