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是志願當兵,從威爾斯老遠跑來亞洲對抗日本的正規軍人;一位是被迫參軍,游走於新界與深圳保衞家國的游擊戰士。兩位老兵憶述六十多年前戰火焚城的黑暗歲月,點點滴滴,都是叫人黯然的悲痛往事。
做苦工受虐從軍報仇
「我哋喺山上數住啲日本戰機,六架、九架、十二架,好多架戰機喺我哋頭飛過,聽到好多轟炸聲,山上面個個都好驚。」香港老戰士之家主席葉維里的游擊隊生涯,是從逃難開始。他是沙頭角蓮麻坑原居民,日軍於一九四一年入侵香港,十二月八日攻越深圳河,蓮麻坑村的一百二十戶老百姓都捲着糧食,走上山逃避。
蓮麻坑很快就落入日軍手中,那裏有一座山,盛產鉛礦,曾被英國人開發。鉛是子彈頭的材料,日軍看中礦山,強迫蓮麻坑的男丁上山開礦,才十三歲的葉維里和村內男童都被趕上山做苦工。日軍的酷刑花樣多多,葉維里曾被罰站在一個用粉筆劃定的小圈子內,「一郁就一棍打落個頭度,家人送咗好多雞蛋買通個日軍繙譯,三日三夜之後,先肯放我走。」
遭埋伏被手榴彈炸傷
葉維里多次被虐,終於決意逃離家鄉,設法報仇。一九四三年,葉維里獨自北上深圳,希望能投靠到一些抗日的部隊,「國民黨又好,共產黨又好,冇乜所謂,總之就要借到支槍。」結果他在寶安縣投靠了東江縱隊,被編入飛龍大隊的突擊隊,他的職責是在沙頭角和沙灣一帶刺探日軍情報。
一九四四年冬,突擊隊根據葉維里繪製的地圖,子夜偷襲駐守於蓮麻坑的日軍。偷襲還未正式展開,葉維里已被埋伏在樹叢中的日軍伏擊,一枚手榴彈炸中他的下巴,「當時我乜都睇唔到,個頭脹到好似西瓜咁大。」林戰瞬即全面爆發,游擊隊獲得最後勝利,趕走了蓮麻坑的日軍,並把對方遺下的物資燒掉,為葉維里報卻血海深仇。
退伍軍憶戰俘營噩夢
葉維里尚且有還擊的本錢,香港退伍軍人協會主席艾華士(JackEdwards)則大部份時間都是戰俘,在集中營掙扎求存。艾華士是威爾斯人,二次大戰爆發時,才二十歲。血氣方剛的艾華士是自願入伍的,他被派進皇家通信部隊,遠赴馬來亞(即現時馬來西亞一帶)負責電碼通訊。
艾華士在一次叢林戰鬥中被槍彈擊中腿部,與同袍一度失散,逃至新加坡才能會合。英軍且戰且退,退到新加坡,未幾就失守了,艾華士被俘虜了,戰俘營設於樟宜。
被命令以鎚子打同袍
「有一天,戰俘被日軍帶到海邊。我們看見許多中國人被扣着雙手,一個個伏在沙灘臨時架設的荊棘鐵網上,然後全部都被日軍掃射至死;這是我第一次了解日本人。」然後日軍要求戰俘收拾屍體,埋在沙灘下,「單在新加坡,日軍就殺了十二萬中國人。」
其後艾華士又被帶上戰艦,前往台灣的金瓜石。戰俘常遭虐待,艾華士是其中一批戰俘的班長,有一次,日軍指令艾華士懲罰同袍,方法是用鎚子敲打他們,艾華士拒絕,就被日軍狠狠抽到倒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艾華士終於獲得重生,美軍陸戰隊登陸金瓜石,日軍投降;艾華士的苦難,又何止三年零八個月?
「六十年了,我希望所有人銘記於心,永不忘記,曾經有人獻出自己的生命,為了香港。」銀髮蒼蒼的艾華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