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這個星期是新加坡離開馬來西亞家門(聯邦)的日子,當時的大馬總理AbdulRahman認為,李光耀的政治理念中,隱藏着種族分離的意識。然而英明神武的李光耀並沒有畏縮,反而刺激他帶領新加坡邁向光明之路,40年來的功績,世人有目共睹,這位新加坡之父的膽識、魄力和遠見,不但受到國民之敬佩,更受不少國際政要及輿論之讚賞。
面對鄰近地區競爭
無論是英雄造時勢或時勢造英雄,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需要(人物),亂世中當然要靠強權才能鎮壓得住,這從近代歷史中不難列出同樣的人物。可是由亂到政治穩定,以至經濟上軌道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在變幻莫測的全球化趨勢中,如何保持在國際舞台地位和促進經濟發展及競爭力,決策者少點智慧也不行。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面對目前鄰近新興國家紛紛崛起的威脅,當中尤以中國和印度給予新加坡的壓力最大。前者釋放大量廉價勞工,成為全球主要生產基地,後者因英文水平較高,在電腦軟件產出方面亦佔了重要地位,還有受到精於電子零件或半製成品生產之道的南韓和台灣之挑戰,應當四十而不惑的新加坡,驟然變成了四十「疑惑」,怎樣在這個充滿劇烈競爭的大時代中尋找生存空間,是新一代領導人必須正視和動腦筋的問題和時刻。
不少人時常將香港和新加坡作比較,若從金融運作方面而言,可謂各擅勝場,但從持續發展大方向來衡量,香港似乎優勝。儘管新加坡背後也有個馬來西亞,但一直處亦敵(競爭對手)亦友(資源依賴)狀況,小島經濟最緊要有「生水」入,如何脫穎而出,是政治更開放或參考瑞士,抑或收買人才……總之路是人行出來的!
王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