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興煤礦礦難發生後,國家主席、總理批示全力搶救,中紀委、監察部介入,當地幹部星夜展開救援,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宣稱要用鐵腕處理,更下令全省煤礦立即停產,全面徹底開展一次大檢查。
電視畫面傳來的緊張氣氛,讓人感覺到:這是一場戰爭。
通過戰爭手段打下的江山,執政者五十多年都帶着戰爭時期的意識形態,處理內外事務都用對付一場一場戰役的思維。無論反右,大躍進,文革,六四鎮壓,還是對付與英國談判收回香港主權,對付香港政改爭議,都是戰役,用中共的術語來說,就是「我們要打好這場仗」,「飯要一口一口地吃,仗要一場一場地打」。打好一場仗,就要作種種部署,各方配合,並集中兵力,各部門都為了一場仗而需放下正常進行的業務。
這種打仗的思維,與和平時期的思維有甚麼不同呢?以礦難來說,若視之為和平時期的一次事故,那就按照法律制度,按照正常程序去處理就是了,無需由全國最高領導人發批示,無需全國性的機構介入,更無需要下令全省的煤礦停工。
上個月倫敦發生的爆炸案,夠驚天動地了吧。但英國首相也只是呼籲人民冷靜,而一切都交由倫敦警方按程序處理。不見死難者家屬大哭大喊,不見全國總動員,不見倫敦的金融市場停擺,不見倫敦市民任何慌張。因為爆炸案雖像「戰爭」,畢竟仍是和平時期出現的事故。
澳洲是世界上第四大產煤國,最大的煤炭出口國。澳洲煤礦的安全被譽為全世界最好的。原因是澳洲通過制訂法律嚴格規管礦業安全。煤礦業主和經理人員都要有專業執照,出了事故有法律追究刑責。不需政府施加鐵腕,不需國家領導人下批示,不需讓其他沒有發生事故的礦業也跟着停工。
中國的許多問題,都出在把內外施政都視為一個一個戰役上。每一個戰役都作多方面動員,說不定也打得出色,可以慶祝一下打勝仗。然而,卻沒有在制訂和平時期的正常秩序下工夫,仍是批示治國而不是法律治國。
中國仍沒有脫離戰爭時期,對香港的政策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