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體奧妙展今揭幕 展品二百件<br>戴煲呔肉身標本任觀賞

新人體奧妙展今揭幕 展品二百件
戴煲呔肉身標本任觀賞

【本報訊】由台灣移師本港舉行的「新人體奧妙展」今日正式揭幕,展出二百多件人體及器官標本,觀眾將有機會以眼睛及雙手等感官,親身感受皮膚、內臟、神經及血管等身體結構部份。展覽更特別加入一個環節「激之館」,加入煲呔特首等,配合嬰兒胚胎、成年人,以至長者的人體標本,讓觀眾體驗生命歷程。 記者:張珮琪、蔡建豪

展覽昨日率先讓醫護人員先睹為快,在會場柔和的燈光中,入場者不但未有感到恐懼,部份更將頭湊近展櫃,要仔細看清楚展品的肌肉紋理。入場者亦不放過寥寥數具可供觸摸的器官及人皮,原來以手指「篤」人腦感覺像玩泥膠,人皮則較粗糙,更有人誤以為器官只是仿製品。

以生命歷程作時序

負責籌備展覽的杏林生醫公司展覽執行長黃華民昨接受訪問時表示,是次展覽特為港人而設的激之館,展品全以生命歷程作時序,由入口處的胚胎標本、到求學時期的年輕人標本、至每天埋首工作的成年人標本,以及生活悠閒的老年人標本順序登場,讓觀眾在晃眼間經歷生命激流。
激之館內人體標本背後,亦分別加入中環的商業中心及立法會大樓等現實布景板,其中一具人形標本更結上一道淺藍色煲呔,象徵本港最高權力的特首曾蔭權。
黃華民解釋,期望透過布景及標本效果,勸戒港人勿只顧埋首工作,「最高權力的特首與其他人的標本亦沒有分別,大家要知道生命跟生活息息相關。」
眾多展品中,黃華民坦言最欣賞「太極拳女士」人體標本,因標本不但顯現出太極的力與美,及動與靜的對比,加上人的生命源自女性,教展品更具代表性。他期望觀眾多了解人體構造,「市民抱着好奇心入內參觀,然後學到知識出來。」

清楚看到血管結構

黃華民表示,中國在塑化技術方面已有二十多年經驗,人體標本亦已經過防化工作,不會出現有細菌散播的危險。
任職護士十多年、曾經歷沙士疫潮的李小姐昨往參觀展覽,她表示,工作上接觸人體器官的機會很多,但展覽中的標本讓她清楚看到血管、肌肉等結構,令她對人體構造有更深刻的了解。任職救護員的鍾先生則帶同兒子前往參觀,期望兒子藉此了解人體構造。

展覽場館門外豎立警告牌,提醒市民場內展品全為真實器官,膽小人士勿進場。

人體展內展出二百多件人體器官,參觀者正在觀看其中的人體胸骨。
謝榮耀攝

李小姐戰戰兢兢地拿起人腦標本,感受人腦的重量及質感。

標本投擲壘球的姿勢,顯出肌肉與關節的活動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