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式「國際視野」

中共式「國際視野」

毛孟靜

「青蛙已煮到熟熟哋」。這句話,來自早前參加由長毛主催「撐毓民遊行」的一個市民,他歎遊行人數少。這番慨歎,略見誇張。因為七一大遊行還剛過去,也已有在遮打花園特為黃毓民而辦的燭光集會,總得要留點「抗議疲累症」的餘地。但,「青蛙已煮到熟熟哋」,確是一句發人深省的警號。
香港這池春水,滿布假山假石,青蛙在水中優哉游哉,叫蛙兒們忘記愈來愈高的水溫,一個方法,是叫牠們都抬起頭來往外望,欣賞外面的風景就好。

可提升國家意識

「面向世界」,「走向國際」這些四字詞語,就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不必審議的。於是,見北京中央電視台的國際新聞日益細緻,但神州本土的消息就,這個嘛,要這裏那裏遷就一下,少了點。於是,見特區「心有所屬」人士,不時會跳出來以悲天憫人的語氣,數落本地傳媒充斥恩怨情仇,都是小眉小眼的本市小道消息,然後總結一句:香港人缺乏國際視野。
市民大眾若淨是有心裝載謝霆鋒、莫文蔚,一腦袋就是一個「娛樂新聞台」,當然有問題。而擴闊眼界,關心世界,自然豐富知識。但襲用黨的國際視野,卻是這樣的:
美國太空船自太空飛回,俄羅斯出事潛艇浮出水面,好,都是令人及人類振奮的消息。順帶毋忘用之以提升中國人的民族感情,及咱們的國家意識。美國人又一次展覽太空實力,不過我們也有神舟號,不差,仍然傲視同儕;而俄羅斯因潛艇事故要向外國求救,丟盡面子,只見小俄的衰落,更襯托出我大中的崛起。中海油高調收購美國油公司無功而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自由市場之針對我方政治審查;巴格達的自殺式襲擊無日無之,反映和平多麼重要,但我們仍堅持反恐,因為我們有疆、藏分離分子。

都說,內地的年輕人,比香港的年輕人更熟悉國際新聞。信焉。當然,迹近每周一起的大陸煤礦災難,就不好多說了。一多說,就容易淪為「渲染」。
在香港要搞這套意識形態,慶幸仍然難度甚高。也有本地電視台「走出香港」,到外地拍攝孟加拉的貧窮、尼泊爾的人權一類題材,但因為已有BBC等西方製作珠玉在前,觀眾若有選擇,會寧願電視台把資源放在監察本地的貧窮與人權問題上。
香港人對新聞的取捨,並非就是源自殖民西式。新聞學基本上就是一套人倫學,以本家為起點,除非是九一一式的世紀大災難,不然中心是home,隨之是closertohome。人之常情。
香港人固然該有國際視野,但以為香港人集體「高瞻遠矚」,侃侃而談,一大群青蛙凸個頭出來隔岸觀火,自己家裏失火卻不自知,會是低估了大多數香港人的敏感度。
事實是,八十年代初中英會談至今,二十多年下來,香港人未停止過敏感,未放下過本土的危機意識。去至顛峯,是由二十三條激發的五十萬人大遊行。之後,原以為情況只有變好,卻只見果然是溫水煮蛙式的變壞。
慢慢來,熱一點冷一點,逐漸就習以為常。眼下香港人在太空船與潛水艇的國際故事間,應該非常敏感的貼身事故,是中央透過抓起程翔,曾蔭權透過發出「行政命令」,表面上都淨似是藐視法治,但最終效果,卻是箝制傳媒。

人民有智慧定奪

官府有竊聽權,以後記者跟消息人士的聯絡安排,還請再費周章。北上採訪時應如何進一步自我約束,也該心裏有數。程翔一役,更見利用傳媒,意圖透過新聞,製造輿論構成觀感,以為「唱衰」程翔。面對抹黑材料,因為來源是官方,新聞界不應剝奪人民「知」的權利,不能不報,但人民自有智慧定奪內容之可笑,透過有「格」的新聞招牌,更清晰看到一個有人格的人,不管如何「唱」之,是「衰」不了的。
青蛙尚見鮮活蹦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