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可謂近年最艱巨的國際多邊談判。六國前後舉行了四輪會談,會否達成理想的結果,舉世矚目。六方會談格外引人注目,是因為會談要取得成果,難度特別大,會談的結局對亞太地區的穩定與和平又會產生直接而重大的影響。何以如此?
薛理泰 美國史丹福大學國際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員
首先,朝核問題的利害關係涉及多個國家,直接有關的強國就多達六個。涉及的方面多了,當然各有打算,瞻前顧後,動輒牽扯。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甚至比越南問題巴黎和談更複雜多變。至少在越南問題巴黎和談期間,日本在台前幕後根本沒起過甚麼作用。而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除了美、中、俄三大國外,日本起的作用卻是或現或隱,不容忽視。
主題敏感忌諱
其次,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主題至為敏感,涉及一個國家由來已久的核武器發展計劃。眾所周知,無論是在國際社會或是一個國家內部,就涉及核武器的問題而言,都是特別敏感甚至忌諱的。會談的主題既是敏感甚至忌諱的,就更難達成一致性的決議。
再次,六國在北京舉行會談的目的,是以和平方式,讓一個據稱已經擁有核打擊力量的國家放棄核武器,是史無前例的。自核武器問世以來,迄今還沒有一個已經擁有核打擊力量的國家,或主動或被迫地放棄核武器的先例。除非一個執政已久的政權發生了根本性的變更,例如南非白人政權在向黑人交權前,主動放棄了核武器。這不屬於核裁軍,究其實質,是白人政權防患於未然,避免讓黑人掌握了核武器。顯然,這種極個別的例子對於北韓這樣的國家並不適用。目前北韓已經宣布擁有核武器,美國也已經予以確認。藉此情況下,要勸說北韓放棄已經掌握的核武器,是難上加難的。
最後,假如朝核問題無從解決,各方矛盾激化,有訴諸極端手段的趨勢,中國和俄國作為區域性核大國,形格勢禁,在同美國關係互動的過程中,迎頭相撞的可能性不能予以絕對排除。由此產生的政治、軍事、經濟層面的連鎖反應,必然波及亞太地區的各個國家。
月底恢復會談
第四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經歷了十三天的漫長談判。平壤堅持保留諸如使用輕水式核電站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美國強調不予考慮。結果這個階段的會談終止。第四輪會談的下一階段將在本月二十九日恢復。
會談再次陷入僵局,是美國、北韓彼此缺乏基本的互信所致。過去北韓暗中研製核武器,在外界詰問之下,又矢口否認,美國認為北韓犯有前科,因而懷疑北韓今後會背信棄義,再次恢復核武器工程。
以往也確實存在過一些國家,以和平利用核能為藉口,秘密研製核武器的先例;所以美國作為世界警察,防微杜漸,當然不允許再次發生類似情況。北韓也有自己的盤算,它認為美國在一九九四年,同北韓簽訂框架協議以後,對於諸如催促日本和南韓向北韓提供重油、糧食和金錢,以及着手逐步實現美、朝兩國關係正常化等承諾,沒有認真信守過,以此為鑑,不肯在沒有切實把握的情況下,對美國輕易讓步。
最終必會妥協
據筆者判斷,既然北韓已經下定決心,在有關國家提供安全保障和經濟援助的條件下,放棄核武器,自然不會僅僅為了有權利使用輕水式核電站的原因,節外生枝,同美國徹底鬧翻,承擔不可預測的後果。
況且,南韓已經作出承諾,一旦朝核問題妥善解決,就向北韓源源不斷提供電力,並且南韓已着手開始啟動了這項龐大的工程。有鑑於此,北韓關於輕水式核電站的說法不能自圓其說,對外也沒有足夠的說服力,估計只是以此為討價還價的手段而已,不致於堅持到底,最終還是會向其他五國作出妥協。剩下的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由此可見,儘管解決朝核問題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可能性,不過,各方還是有望逐步達成妥協的,至少短期內這個問題不會突然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