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腦」功夫掀健體潮 打泰拳練精學靈

「食腦」功夫掀健體潮 打泰拳練精學靈

以泰拳為主題的電影《冬蔭功》最近上映,戲中主角柏朗伊雲(TonyJaa)繼《拳霸》後,再次將泰拳發揚光大。受到這股電影熱潮感染下,港人學習泰拳的文化肯定飆升。其實泰拳除講求力量外,還是項「食腦」運動,不少「邊緣少年」更透過學習泰拳獲得重生。
文:李勇明
圖:王子俊

位於尖沙嘴的柏龍國際拳擊會是本港著名的傳統拳館,多年來培訓出大批優秀的搏擊好手,會長兼總教練陳德興表示:「愈來愈多人到這裏學習泰拳,雖然這裏沒有像其他連鎖經營的健身中心般冷氣開放,但勝在傳統,有齊擂台、沙包、健身器械等設備。其實,練泰拳最理想環境是要空曠,不設空調但最緊要空氣流通,練習時可加強排汗速度及新陳代謝,而拳手的耐力亦因此而增強。」

小朋友OL也學泰拳

事實上,柏龍拳館目前有超過一百三十名學徒,除了男學員外,亦有辦公室OL及女學生,更有家長帶同小朋友登門拜訪。陳教練說:「現時這個拳館的容量已近飽和,但報名人數不斷上升,我目前正物色一個約五千平方呎的地方,作為新拳館。」

邊緣少年打拳得重生

除了開館授徒,陳教練最近還以警員拳擊教練身份,在大埔警局附設的拳館,向正接受警司警誡的多名邊緣少年,教導泰拳及搏擊技術。他說:「我初時都以為這班青年人很壞,是沒有得救那種;但自從他們學習泰拳後,情況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除了脾氣收斂,亦懂得尊師重道及對人有禮貌。他們除將精力盡情發揮在擂台上,更重要是贏了比賽後,可以令他們重拾自信,這點確是令我滿懷感觸。」

打拳文化與時並進

另外,陳教練目前還與本地社區組織路德會,商討將泰拳帶入校園的可行性。他說:「以前人們一聽到打拳,就感覺好『爛仔』、『黑社會』;而且打拳單靠力量,不用腦袋,拳手等於『死蠢』一名。不過,現在已有很多以健康掛帥的親子泰拳班、女士泰拳班相繼出爐,耳濡目染下,相信家長對泰拳的誤解亦有所消弭,帶入校園未嘗不可。」
至於拳手是否蠢材,作為過來人的陳教練說:「我可以大膽講句,拳手比任何人都聰明,他們站在擂台上,要避開對手之餘又要靈活走位,腦袋要不停運作,少些腦汁都不能辦到。」

拳館內有沙包等練拳設備,讓拳手提升狀態。

最近開設的暑期泰拳兒童班,吸引多名小童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