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鬧豬瘟,農民要挖坑處理死豬。香港電視新聞報道居然說出這樣的怪話:「當地農民處理豬隻死屍的方法是……」。
真是何其累贅。「豬隻死屍」不正是「豬屍」「死豬」嗎?這實在是典型的港式中文,老愛化簡為繁。類似的例子還有「飼養牛隻的方法」,「狗隻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全都在名詞後加個「隻」字,等同有的英語名詞複數非要加個「S」不可。中文有這必要嗎?
幹麼不能簡單的說「養牛的方法」、「狗是人類的忠實朋友」?還有「美國軍艦訪港」,幹麼要說成「美國海軍艦隻訪港」?用香港傳媒慣用的語法,「蘇武牧羊」可要變成「蘇武牧放羊隻」了。我還聽過「一隻艦隻」這樣的怪話,本地傳媒簡直無「隻」不歡。
據說《中華字海》共收了87019個漢字,有出處的漢字倒共計91251個之多。最常用的漢字為560個,次常用漢字803個,又次常用漢字1033個。這樣算起來,常用漢字不過2400個罷了。本地新聞界每天用上的冗詞贅句,卻恐怕三倍此數。
漢字當中筆劃最多的一個字,據說是用四個「龍」字組成的,共64筆,讀如「折」。甚麼意思?多言也。新聞工作者若不知道怎麼簡明達意,我看就堪稱「四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