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翻身?錯!是債務纏身!」全國首項關於優秀特困學生的調查顯示,目前內地一個大學生四年的學費、生活費及住宿費,共需二萬八千元人民幣(約二萬五千港元),相當於一個貧困農民三十五年的純收入。面對高昂的學費,近六成家長選擇借債,另有四分一家長稱,即使孩子考上大學,如果湊不齊費用,仍可能讓他們輟學。
望子成龍、在書包上「翻身」,是千百年來中國老百姓對子女的殷殷期望。不過,中國扶貧基金會前日公布的《中國優秀特困生調查報告》指出,對全國十個省市已經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八十九名特困生的調查所得,他們家庭所能提供的費用,包括借款、貸款在內,與大學生實際所需費用之間,相差高達三千三百七十二元。
五成八家長借錢做學費
所謂特困生,一般指家庭人均收入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簡稱「低保」)的學生;「低保」標準各地不同,廣州的標準是人均三百元,北京是二百八十五元,四川成都市為二百一十元,甘肅蘭州為一百九十元。
調查結果顯示,六成七的家長願意通過申請國家助學貸款來解決無力供子女讀大學的問題,五成八的家長表示將向親友借錢,一成九的家長表示,自己根本沒有甚麼好的解決辦法。此外,有六成貧困生家庭認為,目前內地的高等院校的學費過高。
去年,內地城鎮居民年均純收入九千多元、農民年均純收入二千九百多元,而國家貧困縣標準為民農人均年收入八百元。以供養一個大學生一年的學費、生活費和住宿費等合共七千元計算,一個本科生四年最少花費二萬八千元,相當於貧困縣一個農民三十五年的純收入,這還沒有考慮到農民本身吃飯、穿衣、醫療、養老等費用問題。
勤工儉學減負擔
調查又發現,很多貧困生的家庭還處於「靠天吃飯」的窮鄉僻壤。儘管這些貧困生一再面臨輟學的困境,但他們還是透過自身、學校、親戚和鄉鄰等方面的努力,得以繼續學業,並在高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由於家境貧寒,約八成八的受訪優秀特困高考生表示,將會透過勤工儉學來幫補生活、努力爭取獎學金、省吃儉用以及申請助學貸款等其他方式,減輕父母的負擔。
《新京報》/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