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重新考量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活動 - 何洋

蘋論:重新考量中國企業的海外併購活動 - 何洋

投資者還沒有完全消化掉中海油放棄收購美油公司Unocal的消息,市場上又傳出消息說,另一家內地企業華為技術正在與英國電訊設備商Marconi進行談判,計劃斥資六億英鎊收購該企業。
為了回應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的挑戰,優化國內企業在全球不同市場的布局,近年中國政府積極推動國內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作為「走出去」戰略一個重要組成部份的海外併購的個案不斷增加,那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數據顯示單是本年上半年,內地已完成十七宗的海外併購交易,涉及的金額高達三十四億美元。去年的海外併購金額則接近七十億美元,比○三年高百分之五十。
可以相信,隨着國內的外滙儲備持續累積,為了紓緩人民幣滙率因此帶來的升值壓力,相信中國政府會採取進一步措施去鼓勵企業走出國門到海外進行併購活動。
在新一輪併購潮還未展開之前,現在也許是停下來的時候了,藉此評估一下究竟國內企業在海外進行併購的成效如何,看看是否有需要對有關的政策作出調整。
至少到目前為止,我認為國內企業在海外進行的併購所帶來的好處不多。這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現時的併購活動主要由國有企業參與其中。
正因為是國有企業,企業領導在作出併購的決定時不一定會按該項併購能否為企業帶來淨收益作為取捨的標準。相反,國企的領導出於政績的考慮,急於在其任期內完成併購,往往在缺乏對併購對象進行充份評估之前便匆匆上馬完成交易,從而增加了決策失誤的可能性。
從這個角度去考量,不難看出至少就海外併購活動而言,「走出去」的戰略成效實在不大,中央有必要對這項政策重新全盤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