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智慧:股價波動關乎資訊流通

理財智慧:股價波動關乎資訊流通

股價的波動,主要因素是來自市場上有關股份的消息──如果傳來的消息是好的,股價會向上;相反,如果傳來的消息是壞的,股價便會向下。
每當有新的消息出現,投資者便會重新評估股票的價值,然後再作出買賣的決定。可是,消息流通可快可慢,投資者掌握及分析有關消息亦需時,所以就會造成股價波動的情況。

成交量與資訊成正比
例如有一批人預先知道公司即將公布的業績,盈利有大幅增長,於是他們便在市場上買入股票(這種內幕交易是屬於違例的),令股價上升,而其他投資者尚未知道有關消息,因而以為股價可能偏高,於是便沽出股票,這樣就會造成股價的波動。
對於「炒家」而言,最害怕一些沒有消息的股份,因為這代表股價波動的機會下降,減低獲利的機會。
傳統金融學的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與流入市場的資訊十分密切──流入的資訊愈多,股價的波動便會愈大;而有關資訊的流入,可以用成交量增減來估算。換句話說,股價波幅、成交量以及多少資訊流入市場,是成正比的。既然資訊量的多少與波幅成正比,只要能知道更多的資訊,便能更早獲得先機,獲利的機會便增大。這解釋了為何市面上有那麼多的財經資訊系統,就算收費昂貴,也不乏人訂購。
麥萃才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