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言堂:炒交行輪要有一定技巧

錦言堂:炒交行輪要有一定技巧

大市本周初走勢未見有太大的焦點,主要可能與市場觀望美國聯儲局的議息結果,以及大藍籌中移動(941)於昨日公布中期業績有關。不過,認股證投資者本周初仍能在納悶的市況中找到炒作的對象,其中較矚目的,自然是新登場的交行(3328)相關窩輪。
交銀上市後,首批窩輪於本周一推出買賣,當日同時有9隻認購證登場。如果以全周計算,合共會有約20隻交銀的認購證新上市。該9隻率先上市的交銀認購證,如果按上市價計算,引伸波幅水平的差距不小,大約介乎21.5%至39%不等。投資者可能會問,同一隻正股,為甚麼不同輪商所發行的認購證,引伸波幅的差距會這樣大呢?

引伸波幅差距大有因
其實,當發行1隻窩輪上市時,發行人一般均會參考相關正股的歷史波幅、場內或場外期權引伸波幅水平等數據,以制訂其上市時的引伸波幅水平。當中所涉及的,除了是大量的計算外,或多或少亦涉及發行人的經驗等主觀看法,因此,根本上是沒有1條既定的公式,供發行人計算新上市窩輪的引伸波幅水平應為多少。這說明了為何在同一正股上,不同發行人所發行的認購證,引伸波幅水平會有如此大分別。
於今次交行的新一批窩輪上市,情況可說更為複雜。因為交行本身上市的日子只有約1個多月,而且又缺乏場內期權買賣。場外期權方面,雖然有買賣價,但鮮有交投,買賣差價亦因而較闊。在這些不利的因素影響下,發行人根本不能按正股歷史波幅、場內或場外期權引伸波幅水平等數據,去為新發行的窩輪定價。在這種情況下,發行人可以做的,就是在參考完所有手上的數據後(雖然剛剛已提及參考價值不太大),靠過往的經驗去作出估計。這就解釋了為甚麼今次新一批交銀認購證上市時,引伸波幅的差距會這麼大。
對一般的投資者而言,短期內在購買這些新上市的交行窩輪時,有一些要點是要優先留意的。首先,投資者仍要以引伸波幅較低(比市場平均水平或稍低便可以)的窩輪為首選;然而另一個同樣重要的因素,是要留意引伸波幅的穩定性。在本文見報之時,首批上市的交行認購證雖然只屬第4日上市,但投資者基本上亦已有3日的數據供參考。如果兩隻窩輪的引伸波幅水平相距不遠,則引伸波幅表現較穩定的1隻,可能會較為吸引。

輪價未必跟隨正股走

最後,投資者要留意一眾交行窩輪的相關發行人,在窩輪新上市的階段,有否持續及積極地為窩輪提供良好的流通量。這包括有否持續地保持較合理的買賣差價、有否持續提供足夠的買賣股數,以及即市引伸波幅水平是否相對穩定等。
至於較長線方面,投資者必須明白,整體交行窩輪引伸波幅水平均有下調的風險。近期較像交行的例子是國壽(2628),當年國壽首批新上市的窩輪,引伸波幅水平大約在40%至50%不等。但隨着正股上市時日漸久,整體國壽窩輪的引伸波幅就由約40%下降至約30%,甚至是現時平均約20%至30%的水平。
總括來說,風險與回報是成正比的。以這次首批交行認購證為例,在窩輪上市當日即買入的投資者,已賺了引伸波幅上調及正股向上所帶來的顯著利潤。不論是現時已有貨在手,或是現在才打算入市追貨的投資者,也應詳細考慮本文所提及的要點。否則,一旦買入了一些引伸波幅過高或流通量較低的交行輪時,隨時可能會出現輪價不跟足正股走的情況。
李錦
法興證券衍生工具部高級副總裁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李錦是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