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叔理財:買油股不能單看油價

陸叔理財:買油股不能單看油價

受沙特阿拉伯恐怖襲擊的威脅,以及美國多地煉油設施因故障停產等消息所帶動,油價受刺激而上升。當然,油價高企對經濟及股市應有負面影響,但按目前情況,投資者似乎喜見油價高企,以趁勢炒石油股。
講開油股,不得不提中石油(857)及中海油(883)這兩大油股。不過,近日這兩隻股份的走勢,並不完全跟隨國際油價表現,箇中誘因為何呢?
近日兩者累積龐大的升幅,是因為國際油價不斷攀升。但中國的實現油價一直維持平穩水平(約每桶35美元),與國際油價沒有太大的直接關係,故股價上升只是資金借勢推動。不過,此情況近日有所改變,理由是市場分析油股,已不再只繫於油價。
就以中海油為例,近日市場焦點已由收購優尼科失敗轉向估值上。摩根大通認為中海油過去估值較中石油高出37%,但日前則較中石油估值低了8%,因此在追落後概念下,吸引資金再度吸納中海油。然而我覺得,近日中海油的表現,投機味道較濃。
當日中海油由4.2元開車,上升至早前5.5元的水平,主因是市場憧憬它收購優尼科後可以提升其產能,其實現油價亦可與國際油價接軌,提升其盈利能力。

中海油投機味濃
現在收購失敗,原來的如意算盤已未能打響。或者中海油不用付出龐大的收購費用,對市場是好消息,不過從另一角度而言,是次收購失敗,對中海油及整個國內石油行業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優尼科公布目前已擁有的原油儲存量達6.59億萬桶,天然氣儲存量達6700bcf(天然氣單位)。上述兩大產品,相較中國目前所擁有的儲存量而言,仍是一個較小的比重。問題是,目前國內的原油消耗量不斷上升,原油供應卻追不上需求的增幅,如果中國借中海油向外收購資產來開拓戰略性石油儲備的策略行不通時,最終整個行業發展便會出現失衡的情況。
另外,今次中海油收購失敗乃前車可鑑,未來其他國家考慮中海油提出收購的條件時,可能會像美國一樣加入了政治因素,因而提高了中海油日後併購海外資產的難度。
由於產能見頂問題,始終難以解決,所以中海油的長遠隱憂,其實還未消除,故此,投資者在追捧中海油時,要考慮相關風險因素。
陳永陸